
由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疗养医院中死亡的人数正在大幅增加。韩国国立延命医疗管理机构以统计厅数据为基础,对近3年各医疗机构死亡人数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疗养医院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62014人增加到2021年的67629人,增加了9%。这是2021年总死亡人数的21.3%,医疗机构死亡人数(疗养院除外)的32.9%。考虑到在临终时被送往综合医院急诊室后死亡的情况较多,实际疗养医院死亡人数估计会更多。
韩国现行《延命医疗决定法》规定,如果想中断(保留)延长生命医疗,需设立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伦理委)。去年年末为止,1433家疗养医院中只有105家设立了伦理委。若未设伦理委,就无法中断延长生命医疗,甚至无法查询患者事前填写的中断延命医疗意向书。韩国疗养医院仍然使用着“禁止心肺复苏申请书”(DNR)这一格式,一些机构则将其扩大到禁止佩戴人工呼吸机等。DNR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被使用,韩政府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住在釜山市海云台区的肝癌患者A某(80岁)因癌症复发出现并发症,在疗养医院度过了1年左右,后于去年年末离世。由于新冠疫情,子女探视几乎被中断,偶尔进行视频通话。A某对着大儿子(57岁)喊“疼”。儿子表示“父亲是一辈子都不爱表达的人,听到他开口说苦,这让我很惊讶。虽然很担心,但也无能为力”。A某渐渐喘不过气来,并佩戴了呼吸辅助器。儿子在接到“即将离世”的电话时便跑了过去,但抵达时A某已经闭上了眼睛。儿子愧疚地说道,“临终前三周去探视了一下,但因为父亲那时处于昏迷,所以没能好好和他说说话。最后也没能为他送终……”。A某是在疗养医院的8人间中死亡。只能推测,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医护人员拉上了帘子。
A某所在的疗养医院没有临终室,且几乎也没有疗养医院有这样的地方。虽然患者即将离世,却未将其移送至单人间。大部分患者是在6~8人间中去世,甚至有的是在20人间的原病床上离世。
而且A某经历的痛苦已经算是少的了。一位90多岁的女性晚期癌症患者最近从疗养医院被送往首尔某大学医院急诊室,当时的情况还无法撰写延命医疗计划书。患者呻吟着,“太累了,我不想活了”。但是,由于子女对是否中断延命医疗意见不一,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人工呼吸机治疗两周后就去世了。该医院急诊医学教授表示,“疗养医院的值班医生大部分都是兼职。不管患者事先是否填写了中断延命医疗意向书,都会无条件被送往急诊室”,“部分患者在返回疗养医院后死亡”。京畿道一家疗养医院的医生表示,“如果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就会无条件送到综合医院急诊室,短暂恢复后再回来,有的还会反复三四次”,“家属送终也要靠运气。在综合医院里都很难体面地死去,更何况是在疗养医院呢”。
之所以要提前写好事前意向书或延命医疗计划书,是因为可以自己制定人生的最后计划,享受临终关怀和缓和医疗服务。而这在疗养医院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韩国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疗养医院只有7家。首尔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李允圣(法医学)表示,“一些疗养医院为了填满病房,也会进行延长生命医疗”,“政府应该对疗养医院临终情况进行调查”。李允圣表示,“老龄化导致在疗养医院中死亡的人数增加,即使新设临终关怀津贴,也要帮助其按照经济水平体面离世”。大韩疗养医院协会会长奇平锡(音)表示,“疗养医院患者在是否佩戴人工呼吸机问题上不会发生矛盾。因此,让各市、道的2家疗养医院共设伦理委,一起使用就可以了”,“要求建立临终室,但不给报酬。应该开发适合疗养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