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随着欧洲和美国在中国主导的电动汽车市场迅速崛起,“电池规格”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大型整车企业发表电动汽车电池规格时,电池业界都会保持高度警惕。
21日,市场调研企业SNE Research预测,随着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比减少,圆柱、软包等其他规格将代替这一标准。SNE Research代表金光柱(音)表示,“2030年以后,中国比重将减少,欧美市场将提高市场占有率”。

电池规格大致分为方型、软包型、圆柱型等3种。目前,方型主要在中国消费,软包型主要在欧洲消费,圆柱型主要在美国消费。也就是说,在所谓的电动汽车“规格战第二回合”中,方型会下降,软包型和圆柱型会上升。
据SNE Research透露,到2030年,全球电池产能将达到4669千兆瓦时(GWh)。届时,中国的产能将达到56%(2653GWh)左右。这比预计占75%以上的今年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减少约20个百分点。
相反,到2030年,欧洲和北美将分别具备接近30%和20%左右的产能,市场规模随之扩大到今年的两倍。因此,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方型(63.6%)、软包型(20.8%)、圆柱型(15.6%)等不同规格的市场占有率也很有可能加大。
韩国企业也开始应对这种市场变化。世界第四大汽车公司斯特兰蒂斯去年推出大规模电动汽车转换计划,对此有人预测称,将会重点使用软包型电池。通常,软包型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当高,在相同体积下性能也非常出色,而且可以生产出不同尺寸,因此其技术被评价为比方型更先进。
LG新能源的方针是,在软包型电池上适用新一代电池工艺“Cell to Pack(CTP)”。通常电池从电芯(cell)到模块(Module)、电池包(Pack)单位依次组成,其构想是消除中间阶段的模块,在闲置的空间内放入更多的电池,提高生产效率。
圆柱性电池的市场被美国特斯拉迅速拉动发展。据悉,特斯拉在2020年“电池日”上宣布将使用4680(直径46毫米,长80毫米)的圆柱型电池,该电池弥补了现有圆柱型电池的缺点。
本月初,德国宝马(BMW)也决定采用圆柱型电池,预计圆柱型电池阵营将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