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韩服”将被列入韩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文化财厅3月24日表示,“作为代表我们韩国民族认同感和价值的传统生活习惯和传统知识'穿韩服'将被指定为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财厅将从当天开始,在30天的预告期间收集各界意见,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的审议,最终决定指定与否。
文化财厅认为“穿韩服”值得被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如下。穿韩服具有悠久历史,在韩半岛内广泛传承;从古墓壁画、新罗土偶、中国史书等相关文物和记录中可以确认其历史;穿韩服有关历史、美学、设计、时尚、技术、经营、产业、教育等全方位的学术研究非常旺盛,其研究内容作为学术研究材料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可能性;以家庭共同体为中心,韩服在节日、礼仪上用作礼宾服饰的习俗至今仍在存续;目前通过多种传承共同体,穿韩服有关的传统知识仍在持续并传承。

但是,考虑到“穿韩服”是整个韩半岛国民传承和享有的文化,未对特定拥有者和拥有团体予以认可。与穿韩服一样,只有项目本身被指定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腌制辛奇(韩国泡菜)”、“酿制韩国酱料”、“火炕文化”、“人参栽培和药用文化”等共14种。文化财厅正对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开展旨在促进传承的各项事业。
据韩国文化财厅推测,韩服在三国时代其基本形态得到完成,之后发展为一种固有文化,到朝鲜时代其典型风格得到确立。据悉,“韩服”一词是在1876年开港以后,随着西方文物的流入,为区分西方服装和韩国传统服饰而使用的单词,但很难确定是谁在何时首次使用。但在朝鲜王朝文献《承政院日记》1881年的记录中出现了“朝鲜衣”的表述,1894年日本新闻报道中出现了“韩服”一词,可见韩服在当时也蕴含着韩民族的生活文化、社会结构、民族精神。
韩国文化财厅相关人士强调,“韩服对我们韩民族来说不是单纯的服装,而是祈愿家庭共同体安宁、具备礼仪的重要媒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