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29日,韩国政府表示,已经将庆北星州市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引进新设备的情况通报给中国,并表示中国对此“并不反对”。
对于这一情况,有人质疑“引进设备是韩美同盟之间的问题,是韩国的主权决定,不需要提前告知中国”。不过,根据2017年10月31日韩中围绕萨德问题签署的协议,韩国政府确实需要就这一情况“提前通报”中国。
这份协议在文在寅政府上台后由青瓦台国家安全办公室第二次长南官杓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签署,是“两国就改善韩中关系的协议结果”。
此外,协议中还包括“两国决定通过军事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对中国方面担心的关于萨德的问题进行沟通”等内容。

根据2017年签订的协议,中国可以要求韩国提供关于萨德系统使用情况的信息。因此有人批判,这会导致未来萨德系统每次完善、升级时,韩国都需要向中方通报,并受到中国的反对,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且,协议文件中“中国方面担心的关于萨德的问题”是指与萨德相关的所有问题,还是仅指在萨德问题之中,中国方面特别敏感的问题,表述并不明确。
事实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确实在5月29日(当地时间)的例行发布会上提到了2017年的协议。他表示,“中国坚决反对韩国部署萨德,中韩双方就阶段性处理有关问题有明确共识。我们希望韩方严格遵守双方共识,妥善处理萨德问题”。
不过,考虑到在两国政府私下沟通过程中,中国方面并没有做出激烈反对,说明中国也不愿让这个情况重新成为影响韩中关系的焦点问题。赵发言人表示,“敦促美方不要干扰中韩关系”,说明中国更多把此事视为美国干扰韩中关系的行为,而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韩国。

韩中双方对2017年萨德协议的不同视角未来可能会继续成为两国关系的干扰因素。韩国希望通过2017年协议“封印”萨德问题,中国却反复旧事重提,不断表示反对立场。因此,今年下半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时,会在多大程度上谈到萨德问题,倍加受人瞩目。
2017年末韩中在中国举行领导人会谈时,双方未能发表共同声明。当时有看法认为,双方未能发表声明的很大原因是中国方面要求把“萨德问题三不原则(不追加部署萨德、不参加美国的反导系统、不参与韩美日安全同盟)”写入文件。
另一方面,美国则在不断强化已经部署的萨德系统。美国国防部在今年年初进行“2021年度国防预算报告”时,曾安排10亿美元(约合1万亿韩元)预算用于“升级”部署在韩国等地的全球7个萨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