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ChatGPT的出现以及全世界人工智能(AI)技术投资的增加,韩国吸引AI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IT大企业还为抢夺AI人才展开了心理战术。有人指出,从根本上说,问题在于韩国AI专业人才的绝对规模较小。
本月20日,Kakao Brain首席技术官(CTO)金光燮(音)在本人的社交媒体(SNS)上宣布创立AI初创企业“EiderX”。金光燮(音)是Kakao正在开发的韩语特色AI语言模型“KoGPT”和图像生成AI“Karlo”项目的负责人。CTO金光燮(音)表示“我认为只有在初创企业快速行动,才能抓住巨大的机会”,“现在对AI关注度很高,是创业的绝佳时期”,目前他正在策划基于聊天机器人的AI服务。
企业间拉开AI人才争夺战
最近NAVER向SK电讯发送了内容证明,要求停止“挖墙脚”抢人。NAVER已经掌握到今年4月辞职的前NAVER Clova CIC(公司内部独立企业)代表郑锡根(音)跳槽到SK电讯子公司后想要带走Naver高管的情况,并对此发出了警告。据悉,NAVER开发了自己的AI模型(HyperClova X),是韩国拥有AI人才最多的地方。但NAVER内部认为,AI专业人才远远不够对抗ChatGPT或谷歌Bard等全球科技大厂的AI攻势。
成为“AI人才中心”的NAVER也在着手防止人才外流。NAVER打算根据SK电讯做出的应对方式决定提出禁止离职的临时处理申请,还计划提起民事、刑事诉讼。NAVER相关人士表示“我们现在在AI方面是分秒必争 ,但(项目)还没走上正轨, 核心人才就出现外流,是非常大的问题”。相反,SK电讯的立场是“这只是NAVER的误会”。
IT业界相关人士表示“2016年AlphaGo的表现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AI、大数据人才需求剧增,但始终处于紧俏状态”,“在IT行业,人才争夺战比比皆是,但要做的事多,顶级人才少,现在就像战场一样,企业也变得异常敏感”。韩国软件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22人工智能产业实态调查显示,去年韩国AI企业认为事业上最大的困难是“人才不足”。整个产业对AI人才的需求达到4.7022万人,但以2022年为准,AI人AI领域的人才有7841人的缺口,达到16.7%。
OpenAI人才紧缺,资金只集中于生成式AI创业
国外也有很多地方寻找AI专业人才。引发这场竞争的OpenAI正在全世界招贤纳士,员工们在个人推特上也发布ChatGPT团队的招聘公告。目前,OpenAI是一个运营着数亿人使用的服务,但员工人数不到400人的小型组织。
随着全球进入AI人才争夺战,AI专业人才水平很有可能左右今后各国的产业竞争力。对此,韩国政府也提出了AI人才培养计划。今年4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制定了将AI、AI融合革新研究生院从目前的15所增加到2025年的22所,并通过明年开始实施的超大型AI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到2027年为止确保20万名软件、AI高级人才的目标。专家们表示需要更大胆的政策。首尔大学AI研究院院长张炳卓(计算机工程部教授)强调“只有AI领域人才过剩,AI人才才能流入生物、半导体、制造业等特殊领域”,“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以及政府层面的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