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龚正率团访问韩国 ,见证签订了“四港、八方、三互、五通”战略协议的签订。他表示,随着协议的签订,山东就把胶东半岛从交通边缘变成东北亚枢纽,而且海铁联运、空海联运,实行多式联运。像日韩很多货物要到中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以通过海铁联运、空海联运,到我们这里加入欧亚班列,时间比海运要大大缩短,费用比空运大大缩减,全程都是集装箱,商品货物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另外,政府参与、海关参与,整个流程都比较畅通,所以这个意义很大,下一步我们在东北亚地区要推广。
日前,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通过韩文《金桥》7月份杂志发表了“开创鲁韩合作3.0时代”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在中韩关系中,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比喻为扇子的扇柄,是韩国商品进入中国内陆的物流核心据点。截至2019年初,从山东出发驶往欧亚大陆的齐鲁号货运班列每月平均发送80车次。正在探讨中的平泽港至烟台的铁路轮渡一旦开通,韩国的货物可以经过中国大陆直达欧洲,届时将揭开韩国与中国、韩国与欧洲贸易的新篇章。
朴镇雄在文章中写道,第一次韩国与山东的经贸合作热潮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中心的经贸合作1.0时代,第二次韩国与山东的经贸合作热潮,是以资本集约型大企业进军为中心的经贸合作2.0时代。
韩国与山东经贸合作1.0和2.0时代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韩国在山东投资建厂等硬件投资,二是韩国向山东单方面投资的“韩流”趋势明显、山东向韩国投资的“汉流”还未形成。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中国薪金水平与收入的提高、中国企业的资本积累,韩国与山东的经贸合作迎来了第三次热潮。
第三次经贸合作热潮有3个特点:一是文化、医疗产业等软件产业合作加强,二是“韩流”与“汉流”的双向合作并行,三是Made with China的项目增多。
链接:“四港”指威海海港、威海机场、仁川港、仁川空港。“八方”就是两地的政府、两地海关加上两个空港、两个海港。“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