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蔚山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院(UNIST)能源和化学工程系有一位被称为“魔法之手”的教授。他就是研发出像玻璃纸一样又薄又软的新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金振英教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是有机色素,而非硅等无机半导体。其原理是用生物色素分布的薄膜来吸收太阳能。

金振英教授表示,“像有色玻璃一样,在窗户上贴着花花绿绿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一天早晚会到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像塑料一样柔软,半透明、可着色”。金振英教授从2005年起,在获得诺贝尔奖的艾伦·黑格(Alan J.Heeger)教授的研究室参与了两年半的共同研究。“魔法之手”是当时黑格教授给金振英取的外号。这意味着,金振英教授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原来的1%左右提升到6%左右,他的成果正如“魔法”一样。
金振英教授返韩后于2008年在UNIST就职。据金振英教授称,UNIST大力支援教授研究,并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他表示,“校方减轻了我的授课负担,才能集中进行研究。此外,校内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试验设备中心(UCRF)”。
《中央日报》实施了“2018年《中央日报》韩国大学评估”,为评估在科技领域创出革新研究成果的大学,此次首次实施了“Innoversity评估”。“Innoversity评估”是“革新(Innovation)”和“大学(University)”的合成词,意为推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研究成果、主导世界革新的大学。
本报与全球学术信息分析机构Clarivate Analytics共同选定了十个指标,用来评估论文和专利的质量。此外,还严格筛选海外研究革新评估中常用的指标并整合了韩国大学的意见。此项评估的对象为在《中央日报》实施大学评估的韩国大学中,最近四年(2013年~2016年)发表的SCI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篇数达到400篇以上,总发明项目达200件以上的48所大学。
UNIST是一所新大学,于2009年建校。即使如此,得力于金振英教授等研究人员的论文成果依然登上了“Innoversity评估”的第二位。该校在全球被引用次数较多的前1%论文(HCP)比率最高,为3.18%。这意味着UNIST发表的论文数量比大型大学要少,但论文质量很高,每百篇论文中就有三篇以上是HCP。


成均馆大学位居第三位。该校在论文各领域影响力指数(CNCI)、与企业的合作率等大部分指标中均表现优异。韩国研究财团上个月评出13位“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该校的朴南圭 (化学工程·高分子工程系)教授和李永熙(能源科学系)教授。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排名第四位。该校的总发明数量(3829件)在48所评估大学中最多。研发“生物芯片”量产技术的生物及脑工程系郑基勋教授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家之一。生物芯片是通过几滴血液来诊断和预防各种疾病的产品。郑基勋教授去年还公开了利用眼泪成分来低成本、准确诊断痛风的应用技术。
此次系首次仅针对韩国大学进行科技革新性评估。Clarivate Analytics韩国分公司负责人金振宇(音,工程学博士)评价称,“通过韩国大学的热情和努力,韩国在SCI级论文规模方面进入世界前十位,这是非常巨大的成果”,“若未来集中提高学术质量,韩国的研究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