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中期也曾有过日元强势现象,当时韩国各项产业还难以将日本作为竞争对手。但随着能够成为日本竞争对手的韩国工业和产品不断增加,最近再次袭来的日元强势的波及效果也与以往呈现完全不同的态势。
作为产业方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世界性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日本竞争对手的韩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例如,2009年1月,美国市场上现代车的销售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4.3%,韩国汽车自从1986年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了7%。

日元强势不但给出口市场带来影响,也给韩国和日本两国间的交易带来了影响。尽管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都在减少,但随着2008年9-10月开始韩币兑日元汇率急剧上升,2009年1月份出口日本的计测控制分析仪增加了(与去年同期相比)166%。绝对规模虽然不大,但韩国对日汽车出口大约增加了15倍,集装箱出口增长了18倍。
此外,鱼类、草莓、辣椒等农产品、水产品以及纤维类、生活用品等,在日元强势之风正式刮起的去年9月以后,连续呈现良好势态。鞋、趣味娱乐用品、纸笔文具类等的出口增幅也在增大。日元强势使韩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具有价格竞争力。
日本人购买力增强,很多日本人来到地理位置较近的韩国挑选他们喜欢的产品,相关的服务行业及购物相关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也呈现出良好势头。
韩国观光公社最近的资料显示,日本观光游客从去年9月份开始增加,2009年1月份的游客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5.3%(受日本游客增加的影响,外国人游客整体数量也增加了25%)。釜山港湾公社表示,去年12月份使用国际旅客终点站的韩国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8%,而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外籍使用者增加了75%。
相对降低的韩国国内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吸引日本游客和产品需求者来到韩国。特别是IT产品,日本人与其在本国购买,不如来价格更低廉的韩国买,于是日本人更乐于到韩国购物。MP3播放器、数码相机、电脑等产品,韩国和日本的价格差距接近50%。例如,苹果的2代产品iPod Touch(8GB)在韩国的价格是28万韩元,在日本则折合42万5000韩元,差价超过了14万韩元。
在韩国,不但韩国自产的汽车便宜,就连进口车价格也比日本相对低廉。因此,到韩国来买车然后带回日本更划算。网上购物增加了配送到日本的服务,很好地诠释了日元强势的特需效果。
到韩国来的日本人不断增加,不仅带来更多的购物,也给服务业带来了爆发性的需求增加。首尔、釜山等地旅店业收益甚好,而且主要娱乐场所等也迎来了今年1月份营业以来的最高月销售纪录。
然而,日元强势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2008年韩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为327亿美元,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赤字值纪录,达到全部贸易收支赤字133亿美元的2.5倍。
尤其是对日贸易赤字额中,零部件原料的比重占大约60%。产业结构的特殊,是我们在日元对韩币汇率上涨时贸易收支恶化的直接原因。例如,现在LCD用玻璃的对日进口依赖度超过80%,LCD制造装置的依赖度超过70%,这就是日元强势时期我们需要特别忧虑的关键。
此外,借入日元贷款的企业的金融费用出现了增加,让人担忧会出现经营不稳。日元强势使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价格上升,也有可能会成为韩国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也是我们要担忧的地方。

从过去的经验中也不难了解,日元强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业界呼吁,安享对日出口价格竞争优势的现在,正是我们培养价格外竞争优势的时期。如果日元强势时期结束,日元弱势时期(也可以说是韩币强势时期)到来时,韩国产品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方面就会和现在的日本互换处境。
要想到时候也能笑出来,需要我们果敢地努力,确保非价格竞争优势。我们要汇聚一切可能灵活运用的力量,最大程度地投入到研究开发和设计革新等工作中,扩大差别化战略部署。同时,市场占有率重要的产业或者产品,要展开果断的营销战略,使危机变成机会。只有这样做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