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几年前地方书记忙于炫耀地区内生产总值(GRDP)增长率等经济增长政绩大相径庭,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从去年开始,习近平主席改变了将各地区增长率作为评估书记的首要标准,而是以是否实现脱贫来评价,如果未完成目标,将对其进行严肃问责。

我们可以通过18日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得知习主席在脱贫问题上表现出强烈意向的背景。他表示,“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矛盾”,提出将“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作为新时代应该解决的课题。之前邓小平时期的矛盾是“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作为实用主义者,为了提高落后的生产力,提倡“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的先富论。这是当时中国在共产化之后被禁锢在绝对平等主义时期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相反,习主席强调通过城乡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以及消除所得分配的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这是“习近平式的共富论”。习主席强调称“截至2020年,要逐渐减少7000万名年收入低于6200元(约合105万韩元)的贫困人口”。
但是,严格来说这只是针对极度贫困阶层的救济项目,中国社会整体性的结构问题——两极化的问题的解决前景依旧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中国收入的不平等指数,即基尼系数是0.465(去年年末),高于一年前。基尼系数如果高于0.4则被视为极度不平等的社会。而在习主席执政后,使人民限于绝望的房地产暴涨以及财富继承问题更加严重。
两极化和不平等的情况越严重,发展就越将受到限制,也将加深社会的不稳定。中国梦的首要阶段是要解决人民衣食住的问题,实现富裕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时间定为习主席任期内的2020年。解决两极化问题是迈向小康社会的头一道关卡,也是习近平的最大的课题。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