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刘伟(女,28岁,化名)在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学习。为了支付一年高达8000万韩元的MBA课程学费,她曾在今年年初前往多个银行寻求贷款,却处处碰壁。
原因是她“学生身份,贷款金额较高,又没有从事过特别的经济活动”。
最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在微众银行上申请了贷款。微众银行是由中国最大移动聊天平台“微信”的运营商腾讯公司推出的网络银行。她坐在宿舍里,登陆手机应用后,随即点击申请,并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两三分钟后便顺利完成了信用评估。微众银行开发了一套自主的信用评估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微信在线时长、虚拟账户资产、游戏活动情况以及网络购物清单等各种信息综合计算出用户的信用度。
刘伟说“上班族在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也要等待几天时间,而我通过微众银行瞬间就收到了利率相似的贷款,感觉像是一场奇迹”,“我比较倾向于网络银行”。

阿里巴巴集团去年5月推出的网上银行也是类似情况。该银行的最大股东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蚂蚁金服(Ant-Financial),成立后立刻展开了贷款营业攻势。截至去年6月,微众银行共拥有170万个中小企业客户,面向这些客户的贷款金额高达2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良贷款的比例只有0.36%。
中国的IT企业首次进军金融领域,却能够在开展信用贷款的同时,将不良负债控制在极低水平,其中有什么秘诀呢?中国本地的专家们普遍认为,“大数据分析经验”是网络银行得以成功的最大秘诀。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丁剑平说“随着将数据与金融服务关联到一起的金融科技日益发展,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利用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概念银行展开了某种形式的“目标营销”,因而大获成功。同时,这里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蚂蚁金服的国际业务部部长吕映坪表示“在我们构建信用数据库的过程中,政府允许我们使用公安统计的数据,开放了公共数据系统,对金融科技给予了大力扶持”。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上海贸易馆馆长徐炳熙(音)说“中国正在政府的管理和主导下,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政府还特意为发展网络银行而放宽了贷款利率限制。
崇实大学法学系教授金三铉说“中国的网络银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没有相关规则制度的限制”,“若想使韩国的K银行、Kakao银行等网络银行真正发展起来,韩国也需要修改《银行法》,并大幅放宽对于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