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进口韩国生产的造船器材的增长率。
在中国造船器材市场,偏爱韩国产的企业日益增多。上月26日,据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大连贸易馆表示,截至今年4月中囯进口的韩国造船器材达2838万美元,约合320亿多韩元,同比增长37.6%。
由于萨德报复措施,韩中关系出现摩擦,但造船器材的贸易却愈发活跃。这是为什么呢?这幸得于中国政府想要发展造船产业的意志。他们认为相对于萨德而言,培养本国国内产业更为重要。
去年中国发布了“提高造船器材生产能力计划”,主要内容为截至2020年,核心零件自给率从现在的60%提升至80%。自五年前开始,中国造船器材保持每年14%的增长,去年产品销售额也突破1550亿元人民币(约合25.7万亿韩元)。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表示,“中国政府为发展制造业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十大产业中也包括造船器材,即使全世界造船业不景气,过去五年间中国造船器材产业生产额却增加到了原来的两倍多”。
中国国内环境保护措施的强化也是原因之一。随着中国造船业与绿色、智能产业的结合,中国不仅进口拥有专有技术的韩国生产产品,日本、德国生产的器材进口也正在随之增长。占据中国造船器材市场第一位的仍是德国(39.7%),其次是韩国、日本(23.4%)、美国(15.6%)。

韩国能以极小的差异紧随德国之后的秘诀是什么呢?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评价称,这多亏了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韩国得以比其他竞争国家领先一步。船用内燃机的进口关税率依据功率收取4-6.7%,而韩国比其他国家的关税率低1-2%。
中国大连贸易馆馆长金明信(音)表示,“中国买主对韩国生产的造船器材品质满意度高”,“中国造船市场几年内便可出现复苏的趋势。只需利用好当地的买主,就可占据中国国内建造的所有船只配件的10%左右,中国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