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于20日(当地时间)发布了将中国A股中222只大盘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公告。
中国A股市价总额达七万亿美元,是继美国纽约证券市场后的第二大证券市场,但由于透明性差、投资收益权受限等原因在吸引投资者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MSCI每年会进行市场分类评估。今年的关注焦点是中国A股是否能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因为在过去的三年中国连连挫败。海外投资者的自由度较差是中国一直未能合格的最大原因,存在资本进入和流出受限、投资存在限度、企业会随意停止交易等问题。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积极改善MSCI所指出的状况,根据投资者的投资规模浮动设置投资限度,将随意停止交易的期限限定在三个月内。不仅中国政府做出了相关举措,MSCI也参与其中。今年三月,MSCI提出了新的纳入方案,纳入指数的A股数量从448只减少到了169只 。
最终结果是,有222只大盘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超过预期(169只)。

韩国金融当局和证券界预测中国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在短期内将不会对韩国国内的证券市场造成大的影响。21日,金融委员会副委员长郑恩甫表示“从近日流入新兴国家的全球基金规模以及韩国国内证券市场中的国外投资金额的净流入规模来看,通过此次调整,国内的投资金额快速流出的可能性不大”。
依据有两点,分别是时机和规模。尽管中国A股已确定被纳入MSCI,但在明年六月才会正式生效,还有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即使222只大盘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也并非全部纳入其中,仅有市价总额的5%将被纳入。直至市价总额的100%被纳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三星证券研究员汴京录(音)表示,“依据韩国和台湾过去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情况,直至完全被纳入分别花费了六年和九年的时间,不必担心韩国证券市场短期资金流出”。
也有分析指出,由债券→股份,或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的资金大移动(Great Rotation)状况下,资金快速流出十分困难,韩国位于中心。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姜松哲(音)表示,“在新兴国家证券市场中,时隔七年才首次上调了企业利润预期值,尤其是韩国预测每股盈余(EPS)将增长38%,远高于全世界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平均值”。
但是中国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并不是一件好事。金融委员会认为由于中国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韩国的比重将会下降0.23个百分点。分析指出,被动的(passive,根据市价总额比重投资)和主动的(active,不依据市价总额比重,而依据不同项目分类投资)资金将会流出4.3万亿韩元。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