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测试道上行驶的驾驶员如果没有看正前方,而是几秒内一直观察右方,那么驾驶员的视线和脸部状态立即被驾驶座前面的摄像头原封不动地传输过去,然后智能腕带响起“嗡”的振动声。接着,在公交车前驶入一辆面包车,两辆汽车的车距拉近时,智能腕带再一次响起振动。当天负责驾驶测试汽车的交通安全工团河圣禹(音)教授称,“在每种状况下智能腕带大约振动了4秒,而且振动的强度很大,足以令人打起精神头”。

这些疲劳驾驶警告设备由韩国交通安全工团耗时两年、投入38亿韩元的研究经费研发而成。该系统首先会精密观测驾驶员身体状态。通过驾驶座前的监控摄像头,监测驾驶员的脸部方向以及闭眼次数等疲劳状态,再通过安全带上的呼吸变化监测传感器,检查呼吸的变化。另外,驾驶员的智能腕带还能观测驾驶员的心跳变化。该系统还能通过前方摄像头等行使信息软件,预测车辆的危险状况。也就是说,该系统可推测与前面车辆的车距以及是否脱离车道等状况。收集而来的驾驶员状态和车辆行使信息被传输到综合控制设备,当控制设备判断是危险状况时,智能腕带将发送强烈的振动信号以及提示音。
韩国交通安全工团理事长吴营泰表示,“目前国外推出的疲劳驾驶警告设备仅仅达到单纯观测驾驶员闭眼次数的水平”,“这次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能同时掌握驾驶员的身体状态以及汽车的运行状态,因此我们期待该系统能在防止疲劳驾驶方面大有作为”。
韩国交通安全工团计划今年下半年进一步完善该系统,让运输公司能实时把握驾驶员的状态,之后在明年推出产品。另外,韩国交通安全工团还计划缩减目前为每辆公交车150万韩元的系统组建费。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