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今年下半年,除苹果公司以外,就将有微软、软银、NAVER、KaKao等众多厂商计划推出AI音箱。现有的市场已有亚马逊、谷歌两大霸主,若这些企业再涉猎该领域,AI音箱市场势必成为“信息技术(IT)巨头的战场”。
AI音箱并不是一种盈利很大的电子产品。美国语音分析公司Voice Labs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市场仅售出了570万个AI音箱,尽管今年的销量有望猛增至2450万个,但利润空间不大。若考虑到亚马逊的Echo和谷歌的“谷歌家庭”价格都低到了每个100多美元,而且去年智能手机销量达18.87亿部等因素,情况更是如此。
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AI音箱市场规模将由2015年的3.6亿美元(4000亿韩元)增至2020年的21亿美元(2.35万亿韩元)。

尽管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集中开发AI音箱领域,以抢占语音识别AI平台的制高点。语音识别AI平台的竞争力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哪一种平台更能听懂语音。第二,谁更能准确执行语音命令。决定两种竞争力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数据。换言之,拥有更多数据的平台就能更准确地听懂消费者的话,能更智能地执行指令。
KAIST电气电子工程专业教授申镇宇(音)指出,“AI音箱与家电或空调等家庭物联网(IoT)结合使用后,关于消费者有怎样的家居生活以及他们希望得到何种服务的数据就会通过音箱积累起来”,“为获得收集这些数据的途径,各企业正在集中开发AI音箱”。
近来的趋势是以音箱本来的功能为卖点来贴近消费者。苹果公司的Home Pod主推低音炮及其下端的七个音箱所带来的虚拟环绕声享受,MS拟于年内推出的AI音箱Invoke估计也会与世界最大的音响公司哈曼卡顿携手,重点突出音响的款式。
IT专栏作者崔炯旭(音)表示,“鉴于可通过语音识别操作的装置及可传达的信息范围还很有限,强调音乐欣赏功能的苹果公司的战略似乎更有实际效果”,“拥有4000万首以上歌曲的‘苹果音乐’、苹果的情感营销将有助于Home Pod的销售”。
韩国企业推出的AI音箱尚未达到引起世界关注的水平。即将于今年下半年面世的NAVER的“WAVE”是值得期待的产品。有推测认为,三星电子在自家的人工智能平台Bixby发展到某种程度后或许也会推出与自家的智能手机和家电结合使用的AI音箱。国民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教授郑求民(音)强调指出,“我认为,韩国企业在已被谷歌和亚马逊控制的美国市场上展开竞争或许是无谋蛮干之举,但可利用韩流文化在亚洲市场上推出有竞争力的服务”,“为了在尚处于初创期的AI平台市场上抢占先机,韩国企业应更加积极地推出服务和产品”。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