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鞋产业最大的生产国以及出口国。中国一年制造出24亿双鞋子,占全球鞋类总产量的40%。
而且,中国并不只是制造鞋子。随着收入渐丰,中国人开始购买高端鞋子。
女鞋市场作为中国鞋类市场的主力,年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2%以上,预计其中名牌鞋的销售增长率可超过16%。
在中国,上网购买鞋子已经成为主流趋势,2012年网上鞋类购买额高达687亿元人民币,而这一规模在2016年增加到了1850亿元。
由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流行与个性,购买名牌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给外国制鞋品牌带来了巨大商机。事实上,很多中国人还喜欢在出国旅游时购买名牌鞋子或者通过代购购买外国名牌鞋子。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喜欢购买本土品牌。尤为重视实用性的中国人非常喜欢购买穿着舒服的运动鞋。

中国以体育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运动鞋品牌“李宁”正在秉承“绝不观察、模仿耐克产品”的口号,一心钻研打造新产品。

中国的“鞋类崛起”风潮逐渐扩散到女鞋等领域。

中国从1927年就有了制造汽车轮胎的企业,比韩国最早的轮胎公司——韩国轮胎(1941年)早了15年左右。
“回力”这家公司便是中国最早的轮胎公司,也是在中国人气不亚于耐克和锐步等品牌的本土运动鞋品牌。随着回力鞋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体育比赛中亮相,知名度也渐渐得到了提高。

运动鞋和轮胎之间存在共同点,两者都以化学基础材料产业为基础。
橡胶轮胎相当于汽车的“脚”,因此,一家公司同时擅长制造橡胶轮胎和使用橡胶做鞋底的“鞋子”,并不奇怪。
回力公司的创始人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刘永康(1883-1935年)。他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皮革制造公司,当时《上海报》等媒体还曾刊登“征集运动鞋名”的广告,就“回力”这个名字征求大家意见。在那个时代,就商品品牌征求消费者意见,非常罕见。
回力的英文商标名为“warrior”。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力还曾被选为孩子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年销售额一度高达8亿元人民币(1390亿韩元)。
但是,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流入中国,回力逐渐失去了人气,到2000年更是几乎濒临破产。同年5月,上海华谊集团通过结构调整延续了回力的命脉,直到现在,回力的商标权仍归华谊集团所有。
华谊集团帮助回力起死回生,打算延续它的高品牌价值。回力与坐落于上海的各个大学以及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设计创意中心等机构碰头,抱着运动鞋不只是在运动时穿着的理念,设计出了同时具备时尚和健康等功能的鞋类产品。
回力展开鞋子设计大赛,获得了5000多种设计案。最后,回力选择了在竞争中胜出的部分设计。适逢中国国内掀起复古潮流,拥有悠久历史的回力借势销售额大增。2012年回力开设首家旗舰店后,仅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高达167万元人民币(约合3亿韩元)。
中国景气萧条导致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的销售额出现下滑,但本土品牌回力的销售额反而逆势上扬,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身高229厘米的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是穿回力鞋的代表性名人。此外,通过出演《指环王》而名声大噪的电影演员奥兰多·布鲁姆脚穿回力鞋的照片也吸引了人们的热议。

随着美国、欧洲等地消费者对回力鞋的关注度渐高,原本售价2欧元的回力鞋销售价格已经达到50欧元,上涨了25倍以上。
回力与米其林(Michelin)轮胎缔结了长期合作关系。米其林也和回力一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知名企业。米其林1889年成立于法国,引领世界轮胎制造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2001年,米其林投资2亿美元与回力轮胎成立合资工厂,专门生产轿车轮胎。它们为福特、上海大众等汽车公司提供轮胎。米其林-回力轮胎还决定在山东省建立制造基地,回力的母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将持有60%股份,米其林持有40%股份。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