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有身着中国中山装的毛泽东肖像画的人民币在10年前还与“国际货币”形象相去甚远。然而情况却在2008年纽约发生金融危机后发生巨变,蔓延至欧洲的财政危机将人民币从世界边缘带到了世界中心。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 雄心在2009年3月开始浮出水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当时主张将SDR替代美元,创建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而之后中国为满足人民币的国际化条件,马不停蹄地进行准备。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著名经济学者成思危表示,人民币将在2023年确保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还主张,作为先决条件的放开汇率限制要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万美元时才可实施。

中国为打造满足条件的国内环境,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允许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2009年之前,由于企业只能使用现有国际货币(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进行交易,所以需要支付兑换手续费。但从2012年3月起,中国境内所有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仅2015年一年,中国总贸易额中就有29.4%使用的是人民币结算。
之后中国便开始进一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2014年11月,中国开设沪港通(上海和香港股市之间互联互通),而预计深港通(深圳和香港股市之间互联互通)也即将起航。2013年7月,中国放开了贷款利率的限制,2015年10月则放开了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
第三步便是进程最缓慢的领域之一——放宽汇率限制。 固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中国在此期间一步一个脚印,开始逐步扩大每日波动幅度并实行汇率决定方式市场化等。在上海外汇市场,除美元和欧元外,南非兰特、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等11国货币均可与人民币进行直接交易。

其次便是要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为此,截至今年9月,中国成功在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21个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银行。
第三便是要获得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认可,而其中之一就是加入IMF的SDR篮子。IMF在决定账面货币SDR价值之时,期间一直参考了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但在今年10月决定将人民币编入SDR篮子。
人民币在SDR篮子中所占比重达10.92%,仅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随着中国加入SDR篮子,预计点心债券(在中国境外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和熊猫债券(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量也将上涨。
成为储备货币的绊脚石有什么?
人民币在加入SDR后,要成为储备货币还需面临哪些阻力?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尚未完成的资本账户和尚未完全放开的汇率。吸取了日元在1985年后急剧升值却未能实现国际化的前车之鉴,中国并不打算操之过急。因此预计中国将谨慎推行汇率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在此期间一直按照“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资产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过程在前行,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在当下阶段内,中国想要实现的目标已经并非仅是超越美元,而是要建立符合中国经济规模的人民币地位。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去年6月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6年超越美国。对中国而言,时间是站在本国一方;而按其计划,在走向全球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进行人民币结算、投资、运用项目之后,便可以坐等人民币顺理成章地成为储备货币。

最近,中国计划拉起“石油人民币”时代的大幕。为获得国际原材料市场定价权,上海计划成立按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市场。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3.35亿吨)的中国,原油总消费量的63.5%均依赖进口,进口量约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7.7%。
韩国应如何应对人民币经济圈
首先,韩国国内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人民币业务,为韩国企业在投资和贸易时积极利用人民币提供支持。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正在日益扩大,而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韩国国内交易所占比重却是微乎其微,这使得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内需市场受限。去年在中国贸易中,按人民币结算比重近30%,而韩国按人民币结算比重仅为5%。
第二,去年12月启动的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有助于两国间贸易和人民币结算,因此韩国有必要充分利用好该协定。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和中国贸易中面临较大的贸易顺差,所以中方很有可能要求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第三,在中国自由贸易区(FTZ)和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人民币政策上,韩国要抓住相关机会。2013年启动的上海FTZ首先实行了人民币兑换和利率自由化,以及为外资企业提供本国国民待遇等,而在之后开放的10处自由贸易区内也实行此类措施。此外,在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中也明确规定将建立与投资对象国的人民币结算系统。
笔者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被问及有关“人民币国际化”何时能够实现的问题,当时笔者用比喻的方式回答称,“等到索马里海盗要求用人民币支付人质赎金时”。而现在笔者认为这一情景已经是指日可待。
◆金东河(音)毕业于韩国国民大学中文系,此后先后获得了中国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以及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韩国外换银行经济研究所和POSCO经营研究所负责中国金融和产业研究。主要著作有《人民币经济学》和《中国经济论》(合著)等。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