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别真正的信号和杂音
谈起在中国经商的难点,经常有人抱怨在中国难以获得信息,因此无法掌握准确情况。这种“信息缺乏”现象是在中国经商时经常会遇到的困难之一。此外,还有很多人抱怨被相信的人欺骗,即便在中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也仍然只知道自己被骗的结果,而不知道为什么被骗,即所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对于听到的话务必要进行“验证”。必须带着分辨真伪的姿态看待通过中国特色聊天文化得到的大量信息,分清楚其中哪些是有营养的“信号”,哪些是纯属闲谈的“杂音”。
在中国失败的三大原因

不了解中国的当事人可能会将问题归结于中国政府突然的政策变化,但事实上,中国这次变化的依据是“以市场换技术”,该政策是中国政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颁布的一个政策。这不是一种新的政策,而是一个需要经常关注的情况。正是因为没有关注这一情况,才会在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在“技术转让”上时,认为中国突然改变了政策,从而感到不满。这些都属于缺乏对中国市场了解导致的问题。
二是未能切实把握问题的本质。被暗箭所伤之后,至少要确认暗箭从何而来。在实际的经商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认清暗箭本身,而是弄清楚“发出暗箭的人是谁”以及“谁在背后指使人发出这支暗箭”。有句老话说得好,“用石头砸狗,狗不追人反而去咬石头;用石头砸狮子,狮子不追石头而直接攻击人”。这句话就是强调把握问题本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前预防问题发生。“未雨绸缪”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相信名不副实的“中国专家”。不少人一发生问题就急于寻找所谓的“中国专家”,但他们找的不是真正的中国专家,而是徒有虚名的所谓“专家”,最后经常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这些所谓专家虽然人在中国,他们的生活却与在韩国一样,他们不经常和中国人相处,只会混迹于韩国人的圈子,他们的口头禅是“已经成功99%,没想到突然冒出了一个变数”,“真是意外,所以说在中国经商很难”等等。
最近无辜的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经常遭殃。这些所谓专家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萨德。因此有说法称,“萨德导致韩中关系陷入僵局,很多所谓‘中国专家’反而都对这种情况喜闻乐见”。另外,在邀请中国人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如何“邀请”,还要考虑如何将他们“送走”。中国有句老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不留神就会引起很多后遗症。
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三大要素


仅仅满足于“能沟通”的人绝不可能成为高手。若想更上一层楼,可以设法理解更多中国的俗语和成语。因为比起逻辑清晰的对话,中国人更喜欢使用可表达出深意的诗句或成语。

这是因为中国人重视面子,不喜欢当面说出“不好”等拒绝的话,他们所说的“好”只是敷衍而已。如果知道林语堂把体面的“面”、命运的“命”和报恩的“恩”视为支配中国人的三大女神,就可以理解中国人的这一特点。中国人说“好”是为了“顾忌别人的情面”,“维护对方的自尊”。
最后,若想在中国取得成功,还必须大量结交中国朋友。在中国经商就好像在一片到处都是地雷的绿色草原上奔跑,如果不想一败涂地,就必须设法避开地雷。中国朋友可以告诉你哪里是雷区,但中国人不会随便将雷区的位置告诉给不相干的人。因为中国人非常看重“熟人”和“陌生人”的区别。中国人经常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老话挂在嘴边。

创造“中国通”的成长环境
俗话说“水涨船高”,大水涨起来之后,船上看到的风景就会发生变化,甚至连行船路经也会改变。随着韩国的中国专家越来越多,包括看待中国的视角和对待中国的方法等在内的韩国对华战略也会变得更加成熟。
准备迎战一场足球比赛,选拔的却都是些篮球选手,这样如何行得通?即便现在的力量稍有欠缺,我们也必须为那些喜欢足球、愿意为之去努力而且具备相应潜力的人们创造可以成长的环境。那些自认为拥有国际知识就可以自诩为“中国专家”的人才集团最终将会变成“人灾集团”。
明年是韩中建交25周年。随着建交时间越来越长,韩中关系也应越来越深入发展。为此,韩国需要培养的不是仅在韩国人之间有名望的所谓“中国专家”,而是在中国也能行得通的真正“中国通”。这也是发展国家的百年大计。
◆柳在润
毕业于首尔大学中文系,曾获中国清华大学经营学硕士和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从1994年开始担任过19年三星驻北京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中国商务经验,并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人脉。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