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将开发的导弹防御系统(MD)分为三段拦截体系:大气层外、进入大气层后的高高度、低高度。萨德属于第二段,是旨在对高高度区间进行防御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装置。暂且不论韩半岛的地形是否适合萨德发挥有效作用,单是为了应对朝鲜的导弹与核开发,韩国也有加入导弹防御系统的愿望。但这有着一个重大的缺陷,那是把本来不应转变成敌人的对手转变成了敌人。
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宣称东北亚的导弹防御系统针对中国,正式转达了对韩国加入这一系统的反对立场,并表示愿倾力推动六方会谈的进展以化解韩国加入的名分,意图说服韩国。但中国仍未能阻止朝鲜走上错误的道路,部署萨德的呼声变得高涨。
姑且不论责任所在,中国的失败招致了我们的困境。萨德这个盾会使对手的矛头更锋利,东北亚的军备竞赛将可能加速。历史已告诉我们,部署萨德的第一个牺牲对象就是韩半岛。
比起萨德的拦截导弹,中国将可对自己的导弹活动进行抵近探测的X波段雷达视作迫在眉睫的威胁。导弹防御网的雷达装置一直处于国际政治的核心位置。1983年,当时的苏联将用于探测导弹的雷达由莫斯科向东推移4000公里,部署在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美国对此进行反制,称此举违反了基于“相互确保摧毁”精神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该型雷达与罗纳德·里根推行的太空战略防御计划(SDI)一道成为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焦点。美国在2002年退出了《反弹道导弹条约》。拟部署于星州的雷达正在让30多年前对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记忆和冷战形态复活。
现在的韩国在须坚守的同盟和须视作友邻的关系之间陷入了生存问题的两难选择。我们应聚焦于消除部署萨德的必要性本身,而不是去追究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的什么地方部署萨德的问题。金正恩执政后我们过于将朝鲜拥核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但包括可对朝鲜行使最大影响力的中国在内的任何人都不接受朝鲜是核拥有国,都要求其弃核。因而,在今年1月朝鲜实施第四轮核实验后出台的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决议也敦促朝鲜遵守2005年六方会谈发表的要求其停止核开发的《9·19联合声明》。这也正是中国所强烈主张的。

趁现在还来得及,韩国应将无核化与和平机制捆绑起来使之像一列火车一样驶入轨道。不愿与美国展开军事对决的中国也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积极。倘若付出这般努力朝鲜还是继续进行导弹与核开发,韩美两国就可大大扩大行动半径了。即使为了保护盟国美国的领土免受朝鲜导弹威胁也要部署萨德的理由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还会积攒一些中国也难以反对的名分。
有人想使萨德的部署既成事实化。2008年8月考虑到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波兰与美国两国外长签署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协定。但波兰议会以会恶化对俄关系为由拒绝通过该协定,致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流产。其后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东欧紧张加剧后,美波两国才于2016年5月开始着手设立导弹防御基地。
若萨德得以实际部署,则进行导弹与核开发的朝鲜的行动半径将扩大,我们扼制朝鲜的手段将缩减。期待想撤走萨德的中国对朝鲜施压,这也将变得几乎无望。正如美国所主张的在朝鲜的核威胁下不可能首先走向谈判桌一样,中国也不会在部署于韩国的萨德的逼迫下采取行动。
部署萨德将大大恶化东北亚的安保环境。为了韩半岛和东北亚的安保,需要外交与军事上的适当组合。在这种局面下韩国正在以军事取代外交,这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对韩半岛形势进行管控以免被周边强国强逼着做出无路可退的选择,这是韩国外交的核心。萨德部署起来容易,但它是一条险路,不要去试着渡一座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桥。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