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香港媒体上刊载了一篇文稿,标题为《如何让美国政治人物对中国保持尊重》,对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几天前“批判中国”的做法进行了指责。
希拉里当时谴责“中国到处窃取美国的机密”,这是希拉里在竞选活动过程中首次批判中国。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国总统参选人正式开始拉票角逐,批判中国的选举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美国总统选举竞选活动时刻伴随着对中国的批判。2012年总统选举时,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在经济、外交、内政等所有领域都提出了不同主张,但在攻击中国方面,却表现得一致。
罗姆尼批判中国是个骗子,奥巴马则声称要向世贸组织(WTO)起诉中国。这次美国总统选举也并无不同,整个选举舞台仿佛一个批判中国的赛场,似乎只是为了证明谁对中国批判得更多一些。


以共和党参选人身份竞选的泰特·克鲁斯主张应把华盛顿中国大使馆门前的街道以中国反体制人士的名字命名为“刘晓波广场”,这样一来,每当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书写地址时,都必须对刘晓波表示“敬意”。
美国总统参选人缘何如此热衷于批判中国呢?有玩笑话说,美国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没有选票,因此可以放心攻击中国。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乔认为“攻击中国可以向美国选民证明,自己是一个非常熟悉外交事务的官员,在捍卫美国国家利益方面绝对不会心慈手软”。也就是说,美国总统参选人越是攻击中国,就越是有利于获得选民的选票。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几乎没有做出过任何反应,经常装作没看到、没听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年2月末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曾有记者询问“中方是否对特朗普可能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并在当选总统后将有关涉华言论付诸实施感到担忧”?
对此,华春莹发言人说“我们也饶有兴趣地关注着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的总统选举活动。这是美国内政,我不想对你提到的有关候选人的具体言论作出评论”。无论美国政治人做出什么发言,中国都不置可否,这是中国当局的一贯立场。
这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想法。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美国在总统选举过程中抨击中国已是一种毫无新意的伎俩。无论是谁,都会首先力争当选总统,然后再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得出美中两国必须合作的结论”。这种认识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经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希雨也表示“都说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美国的新领导人不可能不与中国保持交流”。正是在这种认识下,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被问到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问题时才会充满自信地回答说“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我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崛起,中国的自信日渐滋长,网络的发达也使中国网民可以实时看到美国总统选举的新闻,对于美国总统参选人抨击中国的言论,中国人做出了更加积极的反应,与过去大不相同。乔新生说“中国似乎正在以自己的默默承受和宽宏大量,让越来越多的美国选民意识到,中国的确是一个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主张中国拿出强硬姿态应对美国的这种行为。
他还提出的两个方法,一是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团队直接发出警告,禁止他们在中国问题上胡说八道;二是充分发动美国华人势力,使美国总统候选人充分意识到,美国华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同时,最近中国社会围绕美国总统选举的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网民纷纷按照自己支持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结成了粉丝俱乐部,成为了判断中国对美国总统候选人好恶程度的一个风向标,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希望谁人当选已经其中原因。那么,中国对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真正看法究竟是什么呢?

此外,她还是主导美国制定“重返亚洲政策”牵制中国的主要人物,主张南中国海的航海自由,刺激中国,并在访问蒙古时表示“没有政治自由的国家,经济自由也不会持久”,对中国大加讥讽。
当然,也有不少反对舆论认为,希拉里拥有丰富的国家政治经验,不会对美中关系造成大的伤害。但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希拉里辞去国务卿职位时刊载文章表示欢迎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中国对她的态度颇为不悦。

也有不少看法认为,特朗普身为房产大亨,对交易习以为常,这种实用主义作风与中国非常契合。事实上,中国一直喜欢共和党候选人多于民主党候选人,比起强调原则和意识形态的民主党,奉行弹性和实用主义作风的共和党更受中国青睐。毛泽东1972年与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甚至曾直接表示“我更喜欢看到美国右派执政”。
此外,特朗普虽然对中国大加谴责,但他批判的内容除经济之外并无其他问题,这也是他在中国备受欢迎的一大秘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称“中国人大多抱着隔岸观火的游戏心态看待美国的总统选举,因此自然对富有娱乐性的特朗普更感兴趣”。不管怎么样,特朗普的旺盛人气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此,美国时事杂志《外交政策(FP)》上个月曾刊载过一篇标题为《投票给特朗普就是投票给中国(A Vote for Trump Is a Vote for China)》的文章,指出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将推动美国离开亚太地区,最终将为中国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这也给韩国抛来了一个沉重的课题。从目前特朗普在美国国内掀起的飓风来看,无论他是否能够当选总统,都说明美国社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影响。特朗普当选的话,这种倾向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即使特朗普落选,其影响力也非可小觑。韩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发现美国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对策。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