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艾荷华大学的国际创作项目(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IWP)邀请世界各国的诗人和小说家,并为他们提供创作交流的机会。该项目的院长克里斯多佛·梅瑞尔(Christopher Merrill,52岁)一下就指出了韩国文学翻译的弱点所在。这是他于记述自己在希腊北部圣山20多家修道院朝拜经历的自传《寻找隐秘的神》(民音社)出版20天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一番话。自1967年开始的IWP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汉·帕穆克(Orhan Pamuk)主办,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1200多名作家参加。因此,可以说梅瑞尔是美国国内最权威的外国文学专家。
梅瑞尔说:“美国了解韩国,但是并不了解韩国文学。”针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梅瑞尔解释道:“因为没有好的翻译。”另一方面,他表示:“像中国或者是阿拉伯地区的作家,只要有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就可以把文学作品介绍到美国市场,并在这里受到欢迎。”
对于“只需一名”的有能力的翻译家应该如何培养,梅瑞尔建议道:“应该培养一位对韩国很有兴趣的美国人,并让他成为一名翻译韩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家。”
梅瑞尔称赞道:“虽然对于韩国文学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所接触的韩国作家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举出金英夏的小说做例子:“非常有意思,美国的读者应该也会喜欢的。”
梅瑞尔说:“韩国文学作品不应期待在短时间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意思是,就算有了很好的翻译,但是一个国家的作品要想在国外得到认可,还是需要时间。
1月12日,梅瑞尔为成均馆大学英语系举办的BK21项目来到了首尔。他将在两周时间内讲授现代美国诗歌,并于1月24日离开韩国。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