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联储(Fed)的第二轮对决已拉开序幕。
这是对此次“中国风险”的评价。如果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就没有不加息的名分,而相反,如果认为其危险较大,就不容易加息。
第一轮对决可以视为始于9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IMF从今年6月开始一直阻止美国加息。一开始,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很强硬,坚持称“如果推迟强化通货政策,就有使经济过热的危险”。但今年8月初,中国的人民币突然贬值,现在表现出“中国风险”的征兆。金融市场一时陷入恐慌。耶伦让步称“我将会关注中国风险会如何影响美国经济”。 现在美联储冻结了利率,IMF算是取得阶段性胜利。
9月22日(当地时间),IMF总裁拉加德在华盛顿DC的智囊团——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座谈会上再次“开炮”称,“中国经济停滞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比之前所想的还要大”。她还说明称,中国的经济不振正在降低原材料的价格。从中国开始的经济冷却正经由资源富国和出口主导型新兴国家蔓延至整个世界经济。IMF已正式承认现在全球经济停滞的状况。
在拉加德总裁的发言中,重点是“比预想的还要”这个说法。世界经济与中国紧紧捆绑在一起,现在的中国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中国。如果中国出问题,其他地区也无法独善其身。但据IMF推算,该影响效果将会超越以前的预想。这是在间接向美联储施压,让其将加息推至明年。
而美联储的氛围则有所不同,认为没有受“中国风险”影响的强硬发言接连不断。而领头的自然是一直主张早日加息的强硬派。9月21日,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在电视上表示“中国的经济不安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不大”。他还主张称“中国的增长正在放缓,但是否会硬着陆则要长期进行研究”。他的逻辑是,与一些中国项目规模较大的大企业不同,美国经济整体与中国的关联性不大。FOMC委员——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丹尼斯·洛克哈特在同一天进行的演讲中表示“中国对美国发展没有很大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美国出口不会因为中国市场需求减少而大幅减少。
那么鸽派又有什么想法呢?9月17日耶伦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出端倪。耶伦承认从中国始发的经济停滞和金融市场不安可能会制约美国经济,即使如此,她斩钉截铁地说“并未达到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预期的程度”,但表示“会继续关注”。
“中国风险”表面上是对经济停滞的担忧,其实里面包含着对中国政策当局应对力的怀疑,现在轮到正在访美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做出回答。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