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公布的中国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3%。这是自2009年4年以来最低水平。西方媒体纷纷议论称,“中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跌落至最恶劣情况”。韩国媒体也集中对此报道称,“中国经济亮起红灯”。当事国中国却十分平静,回应称“处于合理区间内”。中国经济专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
他们通过雇佣对此进行了说明。中国每年大约新增1000万新岗位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需要过去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这是因为GDP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能创造100万个岗位。但如今1个百分点的增长可创造150~170万个岗位。这是因为能够创出大量就业岗位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实际上中国统计局表示,今年9月末已达成创造1000万个岗位的雇佣目标。去年增长率显示为7.7%,但也创造了1300万个岗位。中国解释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不需要过度激活政策也能够实现雇佣稳定的“新常态”时代。
“新常态”最初由习近平主席提出。他在今年5月访问河南时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也表明将以不同于过去的新方式和新标准引导经济的决心。其中核心内容为“改革红利”。为此中国将国有企业的垄断领域向民间开放,果断放宽了严格控制市场的政策规定。“新常态”中蕴含了习主席运营经济的哲学。
“新常态”如今将超越经济领域。10月18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依法治国”被称为“新常态政治”。习主席提倡的中国梦觉醒以及促进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外交等对外政策被称为“新常态外交”。
什么是“新常态”的落脚点仍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习近平主席上台后,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努力营造一个不同于过去的中国。我们如果再继续用过去的观点来看现在的中国,那么将不能正确地评价中国。“新常态”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