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企业是否也进入非常状态?
“没有做什么特别准备的……。因为这是要反腐。”
-如果强调法律和规定,这将会给商务带来影响。
“虽然会比之前要麻烦一些,但还是不能无视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开展业务时会看相关法律吗?
“没时间看。这应该由法律相关部门看……。”
下面是第二天与一名中国律师进行的对话。
-中国依法治国将会对韩国企业带来何种影响?
“中国国内的韩国企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即使有法律保障,要解决的问题还要通过关系递红包来解决。另一个是不管有多强大的后台,如果本身就是非法的,还想通过贿赂来靠关系解决,结果只会把事情搞糟。”
-企业为何会如此?
“因为大家认为中国的法律还是出于关系之下。”
-那么企业要怎么做?
“除了法治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那就是舆论。未来如果不反映业务中消费者的意见,即民意,就将会比以前更难。”
虽然不知道该律师是否事先知道才说的,但今天(10月28日)将在北京市政府召开破格的活动。这是为调整市内公共交通价格而召开的听证会。虽然可能有人会说“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对中国人来说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不久前,不管是交通费还是公共设施入场费,如果党或政府做出决定还要遵守。
作为听证会代表出席会议的市场商人邓连才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说“我想听证参加人,应该就像是政府的智囊一样,在听证会上提交自己的建议”,这也可以理解。邓连才打算在听证会提议原价四毛的市内公交车费涨价可以,但要细分乘车距离并调整公交车费上升幅度,这已获得网民的热烈支持。这算是掀起了一场市场商人的平凡意见之一将会反映在首都行政上的“市政革命”。
现在正在强调法治,这种反映民意将不会止于北京,早晚会扩散到全国。进一步为强化法治,“民意”、“民智”和“民主”的“三民”正在崛起。可以代替孙文倡导“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的习近平“新三民主义”开始出现。这是通过舆论(民意)和各界各层力量(民智)以及百姓当家作主的行政(民主)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也就是说,对于韩国来说,中国的法治不论在经济还是外交上都不是与自己无关。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