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王室血统和韩半岛对日本古代史的影响已经在1965年日本古代史学者的书中被指出。编写该书的京都大学教授被日本右翼团体称为“卖国奴”,要求其“离开京都大学”,还连续受到被暗杀的威胁。他就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上田正昭(81岁)。
上田教授说道:“日本天皇2001年发言之后,持续数十年的右翼威胁完全消失了”,“天皇的发言成为韩日古代史认识在日本社会广泛传播的契机。”
-您曾用“光辉和阴影”来形容韩日两国的历史,请解释一下。
“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1875年的云扬号事件以后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韩国等不可饶恕的不幸历史,是两国关系的阴影。可是两国也有友好交流的‘光辉历史’。经过6世纪后半期至7世纪前半期,从韩半岛渡海而来,引领日本飞鸟文化的技术者集团的作用相当大。另外,从1607年至1811年多达12次的朝鲜通信使象征着两国睦邻友好的交流史。”
-日本社会如何认识韩日古代史?
“20世纪70年代初,司马辽太郎(1923~1996年)、旅日作家金达寿(1919~1997年)一同以‘日本中的朝鲜文化’为主题,出版了数本与古代史相关的书籍。当时我们的观点在日本学术界也属于极少数派。可是之后有很多研究者研究韩日关系史,尤其是1972年奈良县高松古坟的发掘成为了韩半岛对日本影响的实证。在过去30年里,相当一部分日本国民将此视为常识。”
-与70年代自由的氛围不同,最近似乎更加右倾的民族主义观点在日本占据上风,您怎么认为呢?
“年轻人没有好好学习历史,因此发生了问题。应该以远大的目光看待两国交流的2000年历史。我认为独岛问题不应该写入日本教科书,这是对韩国缺乏关怀的决定。应该了解到反对右翼历史观的市民团体更多。”
-您曾提议“民际”作为国家间正式关系“国际”的前提,请大致说明一下。
“需要以民间交流解开韩日关系的智慧。‘民际’是我一直主张的用语。‘国际’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外交关系,只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可是为了充实‘国际’,需要民间的文化交流。朝鲜通信使外交中存在的‘民际’就是好的例子。在12次交流中,从第7次开始日本民众和通信使进行了活跃的交流。虽然当时日本幕府和各藩贴出布告禁止和朝鲜通信使交流,但是最终和民众一道加入了欢迎的行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