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对国际局势变化不敏感,所以燃料供给具有稳定性;其次,根据技术开发与否可以实现国产化;第三,价格最低廉;第四,仅一次燃料供给就可以长时间、无中断地引发能量。
2011年福岛事故发生后,虽然全球范围内的核能产业进入萧条期,但事实上除德国外,核电站政策在各国不断得到推进。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运营国——美国决定追加建设4期核电站。日本之前表示2030年之前会完全取消核电站,但后来又表明了将重新启动新规模核电站工程的方针,明确了将继续实行核电站政策的立场。
经历了2011年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与今年夏季电力供给困难事件的韩国2010年的电力消费量为4238亿千瓦时。据预计,到2024年,电力消费量将上升30%,增加到5516亿千瓦时。除采用核能发电以外,别无他法。
最近,政府决定在东海岸的2个地区建设新核电站。即将在该地区投建的核电站是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出口的由韩国型核电站“APR1400”升级后的“APR+”模式。与既存模式相比,“APR+”不仅提高了发电容量,且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即使发电站内丧失电源,核反应堆也能确保安全的停止、冷却以及氢清除工作。这是将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或福岛核电站类似事故防患于未然的一项技术。
为了使核能成为韩国持续性的电力源,除此类技术的安全性与优越性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制定一套让地区居民在内的全国国民安心的方案。这是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民们对核电站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了。当然,最需要的还是“信任与沟通”。此外,还要充分学习核电站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例如,加拿大所有有意向的团体都可以参加公听会,规定期限也很长。芬兰有关核能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要与地区居民进行协商。
目前,韩国的核电站建设过程遵循其运营系统,认真听取了包括地区居民在内的全国国民的意见。尽管如此,国民们还想听取更多的信息。核电站当局拥有30多年来安全运营核电站的诀窍。政府与核电站当局应该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与国民进行沟通,努力做到让国民安心,并确保赢得国民们的信赖。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