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韩中日外交纷争是否成为经济合作的绊脚石?
상태바
韩中日外交纷争是否成为经济合作的绊脚石?
  • 金映勋 记者
  • 上传 2012.08.22 14:48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丰田支持韩国足球代表队首次向奥运奖牌发起挑战。”

就在伦敦奥运会还在进行中的8月6日,日本代表性汽车公司丰田在首尔等14个韩国展示场内打出了为韩国足球队加油的横幅。这个横幅在韩日为争夺铜牌的较量结束之后更换为了“丰田和获得奖牌的韩国队一同喜悦”。这是根据主张“只要在韩国做产业就是韩国企业”的韩国丰田社长中林尚夫的指示而做出的。但由于外交纷争不断激化,韩国丰田相关人士们内心非常挣扎,最后不得不收起这种支持。8月20日,中国还发生了愤怒的示威人群打砸日本品牌汽车的事件。

面向经济统合前进的韩中日的新经济遭遇了暗礁,而这一切都源于过去历史。即便出于市场营销的考虑,日本企业能够打出祝贺韩国队获得韩日战胜利的横幅的这种深厚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常任研究委员崔洛均认为:“韩中日经济合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外交、政治纷争将成为经济的绊脚石。”

东北亚三国的经济合作最近开始变得有弹性了。三国于2011年9月在首尔设立了协调三国合作的合作事务局。在首脑会谈上也不仅仅只是做出口惠,还是制定以实际行动为支撑的框架。这也是为经济统合而做出的首个举动。韩中日和东盟的通货交换协定《清迈倡议多国货币基金(CMIN)》的规模在5月也增加了两倍(1200亿美元→2400亿美元)。

企业间的紧密联系也大幅领先于政府间的合作。韩国产智能手机虽然在日本销售并不好,但三星电子的“Galaxy S3”7月却成为了日本智能手机销售占有率第1名(12.4%)。这是三星电子的技术能力同日本最大移动通信企业NTT Docomo的销售网相结合所得到的成果。韩日组合可以说战胜了美日(苹果·Softbank)组合。

最重要的是三国在产业之基础——原材料、零件产业方面已经捆绑在了一起。韩国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零件每4个中就有1个(23%)是日本生产。韩国出口零件的30%以上进入到了中国。这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成为了中国企业获得发展的必需条件。汽车配件企业星宇高科(Sungwoo Hitech)通过进入中国和亚洲地区,其市价总值也从2000年的441亿韩元增长到6250亿韩元。韩中经济的合作使得企业价值增加了15倍。

如果三国的合作脱离轨道,三国都将会感受到遗憾。而韩国则更是如此,原因是韩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根据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信息,韩中日三国的统合自由贸易协定(FTA)一旦签订,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效果在10年后将达到5.14%。中国则为1.54%,日本则为1.21%。

中国和日本都很难视东北亚经济于不顾。三国总人口超过15亿人,国内生产总值达12万4000亿美元(2010年标准)。如果加上东盟国家,那么GDP将超过14万亿美元。这将成为仅次于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经济圈(17万亿美元)、欧盟(16万亿美元)的水平。但各国的战略多少有所不同。日本喜欢通过以美国为中心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来牵制中国,而中国则希望以自己影响力大的东盟为中心将东北亚捆绑在一起。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研究委员全洪泽表示:“从韩国的立场来说,韩中日中心的区域内合作最为有利。最近纷争的核心为海洋经济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共同管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合约来寻找突破口。”

有人认为,越是外交纷争激化,经济合作的速度就越不能慢下来。欧洲也曾经历过法国和德国的战争和领土纷争。核心是两国国境地区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地区。欧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1951年制定了《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ECSC)。ECSC成为了发展到共同货币和共同市场阶段的欧盟(EU)的基石。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崔洛均强调:“经济合作虽然由于外交问题而推迟,但反过来如果强化,经济合作就会发挥防止外交问题向着极端方向发展的安全阀作用。”

☞韩中日经济统合

这是一个以东北亚三国统合市场、通货为积极目标的东亚合作方案,是一种为了应对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其他地区经济圈的亚洲圈合作模式,同时还是长期国家战略的一环。韩国开发研究院(KDI)把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作为一阶段统合模式进行了提交。这是一个进行成员国间政策合作的阶段。韩中日统合自由贸易协定就是其中之一。二阶段的目标则是成为类似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EC)那样的经济共同体,三阶段的模型则是实现单一市场的欧盟(EU)。但由于欧盟危机,最近有人对这种统合模式提出了反对意见。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