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个“就业岗位黑洞”,它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席卷了全世界的就业岗位。目前,高级就业岗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曾经使用裁缝机的劳动者正在制造电视、电脑、手机甚至飞机。天津的空中客车公司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如果不是天津工厂,这些就业岗位就会回到欧洲劳动者的手中。《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明目前正在形成一股反对这样潮流的力量。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价格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提高(以最低工资标准来看),中国政府表示到2015年要再提高两倍。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省·上海市等地区的企业仍然为找不到工人呐喊。频繁发生的劳动者示威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个问题与韩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韩国是被“就业岗位黑洞”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以至于三星半导体这个韩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都在扩大中国的生产规模。
是否将出现大规模的“就业岗位回归”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现在到了扔掉“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市场,必须在中国生产”这一想法的时候了。因为有计算表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品牌形象、物流、交货期等因素,在韩国生产更加合算”。
我们有必要更加主动,也就是说把韩国建设成西方国家进攻中国市场的桥头堡。这也正是构建欧盟·美国·中国等共同的“FTA网络”的原因所在。关键仍是企业环境的改善,如果能够树立“在韩国进行生产能享受到低廉的费用、高水平的技术、稳定的劳资关系等优势”的认识,那么韩国就能成为“中国引发的就业岗位战争”中最大的受惠者。
今年是选举年,最大的热点就是福利,然而没有比就业岗位更大的福利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积极应对这场“战争”,他还明确表示“给与将工厂从海外迁回美国的企业20%的搬迁费用”。可目前还没有看出韩国政界中有积极应对“就业岗位战争”的意见,希望在大选之年能出现拥有这般远见的候选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