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刚好是“信息技术(IT)引起的社会变化”,以移动电话、云计算(Cloud)、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络安全、个人隐私等时代关键词为中心进行。尤其是现在作古的史蒂夫·乔布斯解释人文学和技术交叉的图片出现后,现场一片叹声。因为这刚好合乎演讲厅的现状。
回顾过去20~30年,IT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生产效率。不仅如此,IT的作用不再是辅助手段,而是转移为事业中心。IT引起的变化的未来不止如此,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
IT通过技术革新,形成性能高度提升、普及扩大、价格下落的循环。例如与过去大学计算机室使用的电脑相比,现在个人所用的电脑性能更好,这不过经历了一代人。
由于电脑和网络,查找信息更为自由。现在是与获悉信息相比,寻找信息的技巧更重要的时代。移动电话环境正在消除空间的制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正在以人的触摸消除机械壁垒。
相机又如何呢?现在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功能,即使不是专家,谁都可以制作许多照片和影像。不仅如此,这样制作的内容通过社会性网络服务迅速传播。那么加入代表无线网络的WiFi、告知位置的GPS功能,以低廉的费用都可以实现。
即制造智能产品的事情不受经济现实性与否的左右,而是取决于具有多强的意志,真诚实验。由于这样的环境变化,预计我们思考沟通的方式、生活文化还有教育体系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像工业时代,以发展中国家单方面追逐发达国家的形态进行。地区和世代思考的方式和文化肯定不同。可以承受的消费水平也有天壤之别。由此即使是同样的技术,适用的形态也会不同。
中国的家电公司海尔注意到经常接到中国农村家庭的洗衣机出现故障的报告。分析其原因,是蔬菜残渣进入机械,导致错误启动。因为洗衣机不是用作洗衣,而是洗菜。可是海尔没有责怪顾客,而是转换思维,开发了具有洗菜功能的洗衣机。韩国不是也考虑到韩国饮食文化的特性开发了泡菜冰箱吗?
在全球性企业英特尔,人类学家也参与了产品的开发。尤其是集中研究技术在落后国家如何采用。英特尔是怎样的企业?是制造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半导体企业,普通使用者不直接接触的产品。我们需要关注,公司很早以前就进行了这样的准备。
可是自负为IT强国的韩国如何呢?在迅速的IT基础设施和数码信息化层面来看,韩国存在领先。可是还没有主导革命性的智能时代的准备。现在是技术摆脱功能水平,渗入我们生活之中的智能时代。这是需要人文学和技术的融合。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融合不是夸夸其谈而实现的。融合始于摆脱自身的藩篱,以开放的心态接触的姿态。此时自由的思考和沟通是创造力的源泉。过去惯于提出响亮的口号的方式,面对如此柔软灵活、缜密的接触是陌生和新的挑战。可是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的话,随着我们的潜在力量,将创造出新的机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