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最近在非正式场合见到的中国外交官说的话。事实上得益于被称为“两岸FTA”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去年台湾仅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就有860亿美元之多。即便如此,中国还是从统一的长远眼光寄期望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诸如此类的FTA往往带有同盟的战略性意味。在美国议会通过韩美FTA相关法案后随即就有评价称“韩美军事同盟扩大到了经济同盟的水平”也是出于这样的判断。
首尔市长选举结束后,如今最大的争论焦点就是韩美FTA国会批准的问题了。但判断标准很可能出乎意料地简单,如果从韩国的安全保障与经济领土扩大的长期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是可以的。涉及党利党略的态度则是绝对禁止的。
韩美FTA解决之后还有一个大课题在等着我们,那就是韩中FTA。事实上,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去年两国交易规模突破了2000亿美元,比去年韩美与韩日交易总额还多。因此现如今毫不夸张地说,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安定管理同韩国经济死活息息相关。
从这个角度讨论经济同盟对象,中国就是优先对象了。幸甚中国的领导人对韩中FTA态度积极。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一有机会就提议尽快促成韩中FTA。
然而,处理此问题的韩国政府还不知道有没有明确的战略。据北京消息灵通人士称,希望年内启动FTA协商的中国政府数次邀请李明博总统访华,但韩国政府总以“日程对不上”的理由推脱。从总统频繁的海外访问可以看出不像是没有时间。从另一面来说,可能是因为还未准备好对FTA的立场就会面的话太有负担。因此,上周李克强副总理访韩期间也未能就韩中FTA问题深入探讨。
明年是韩国和中国的选举年。因此财界担心,如果今年就连协商开始宣言都没有,到2013年为止就得虚度光阴了。
FTA从贸易自由化的大框架下来看是共存的可能手段,当然也不能放任中国暗中在韩半岛扩大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与此同时,如果有利于国家利益,需要领导人具有着眼于长远、敢于决断的勇气。
某外交官明确定义道“无论任何同盟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有了这样透彻的哲学,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