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结果来看,笔者预感韩国工科大学这样下去韩国的未来会很暗淡。韩国的工科大学学生们只是在绿色工厂或非洲救护等有人气的问题上做了大量大同小异的研究课题。英语沟通能力差了很多。虽然事先背好的叽里呱啦的自我介绍和多媒体演示是用英语进行的,但他们经常在面对有深度的英语问题时慌作一团。
相比之下,参加创新杯大赛的金砖四国的工科大学学生们却十分自信。对他们来说,人道主义是奢侈的。他们反而会找到生活里的崭新素材,接连拿出思路不同的作品。中国清华大学组拿出了一款把生硬的医院诊疗转变为很有趣的诊疗的软件,倍受瞩目。这款程序是人跟着电脑画面中出现的简单乐谱吹口琴,像玩游戏一样,这样人的肺活量就会被测量出来。他们优秀的创意处处闪现,这些创意直接放到市场上也毫不逊色。
出身于金砖四国的工科大学学生们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让人吃惊的是他们都说“在我们国家工科大学最有人气。好好做的话会最成功的,前途光明”。创新杯大赛的实务负责人、微软公司的专务——乔恩·佩雷拉(音,Jon Perera)表示:“金砖四国的国家仅工科大学学生就超过数百万。当地政府也超乎想象地为工科大学提供集中援助。”实际上金砖四国参加比赛的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取得了到美国名牌大学留学的资格。相反,原来很强的韩国和日本组从第一轮比赛开始就腿软了。
韩国的工科大学也曾经充满自信。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韩国化学、电子、造船工程专业等也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就是书写了韩国经济增长神话的主人公。那些工科大学现在受到了冷遇。韩国政府甚至制定了特别法,以国家预算支援科学英才的釜山韩国英才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第一批毕业生是从韩国各地聚集来的最优秀的学生,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在在医大中担任实习过程。现实就是这么让人无语。这就是理工科不受欢迎的严峻现实。
相反,金砖四国工科大学的追赶非常迅速。参加创新杯大赛的金砖四国工大学生们都梦想着创业。实际上在过去的作品中,得到风投支援在市场上获得很大成功的情况也不少。金砖四国的国家们很明显要以拥有自信和能力的理工科人才为基础,尝试在不久的将来转变为技术集约型产业结构。韩国的工大学生们在舒服的生活中东张西望时,金砖四国工大学生们正在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罗马时代之后,世界性的帝国一直是经历作为军事大国和制造业大国进而变为金融大国之后慢慢没落的。笔者认为,韩国如果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应该继续在一段时间内加强制造业。但不要说生产大国,连工大都太早出现早衰现象了。在观看纽约举行的创新杯大赛的同时,我脑袋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感觉:如果这样下去,韩国被金砖四国赶上只是时间问题。比起眼前的政治的票,我们有时更需要有看清历史潮流的眼光。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漏掉了比免除餐费和半价学费更重要的问题。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