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社长的表情最近轻松许多。每遇人时总要问:“赛拉图[Forte]的设计如何?”虽然上半年实现了3年以来首次扭亏为盈乃可喜可贺之事,但更是因为自己向来标榜的“设计经营”理念的开花结果。6月份推出Lotze Innovation之后,紧接着在上个月发布的准中型车Forte,获得了超过其总公司现代汽车旗舰车型索纳塔[Sonata]和阿班迪[Avante]的评价。当月22日,起亚设计经营的终极版规格的CUV型Soul的面纱被揭开。
郑社长在2005年2月从起亚汽车代表理事被晋升为社长之后,马上向职员们推行了“设计经营”理念。他认为使用和现代车相同引擎和车身的起亚汽车,由于销售能力和生产能力落后,如果不在设计上突出其优点,则很难盈利。但起亚汽车的设计者们对于“怎么可能战胜现代汽车”总是抱着不战而败的观念。
2006年9月,郑社长果断决定聘任以奥迪和大众的首席设计师闻名欧洲的彼得·施莱尔(Peter Schreyer)为公司的设计副社长。虽然财务部曾质疑包括相当数量职员的附加费用以及年薪超过10亿韩元拉拢人才的必要性,但郑社长表示“这是设计经营的必须”并果断推进。另外,设计部门的组织架构也从现代汽车分离。
起亚汽车设计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施莱尔副社长就任之后几乎不直接参与设计,管理层对设计干涉的减少增加了设计人员的自信心和决定权。”施莱尔在研究院中获得了“希丁克”的绰号。他还时常成为大家的挡箭牌,经常说“不懂设计的管理层不要插手”。郑社长的策略正是“希丁克效应”。
不仅是现代·起亚汽车,许多成品汽车公司也曾经有过在品评会上由于不懂设计的管理层干涉导致狼狈不堪局面的经历。2006年下半年发布的起亚Lotze也因为设计而受到失败的评论。原来精美的设计在品评会上却变了样。类似于“让油箱看上去大一点吧”、“后座有点挤,做宽点吧”的管理层建议不断出现,最终让设计无任何出彩之处。虽然是新车,但并不为市场接受,甚至获得了“出租车车型”的臭名。由施莱尔副社长全全负责的Lotze Innovatio获得了成功设计的评价,Lotze Innovation在3周之内共销售1万7千多辆,是同比去年Lotze旧型车销售量的2倍。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