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土地和黄河开始经过黄海,喝着夹杂着泥土的黄海海水长大的黄鱼等自然的黄色还不够,在那里的文化衍生出皇帝身穿的龙袍上的黄色。绣在龙袍上的龙不是青龙或者黑龙,只有黄龙。当然黄龙只是想象中的动物,它与夹杂泥土的黄河河水在夕阳的余晖照射下蜿蜒曲折的样子相重叠。
黄飞鸿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黄飞鸿的名字改成白飞鸿的话,就不能成为集中国人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黄色正是流淌于中国人内心的民族色调。黄色还是中国人受到土地恩德,与自己的始祖黄帝相连接的编码。

那红色经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枣红色的脸庞、中国国菜中枣红色的“北京烤鸭”、春节时包裹着压岁钱的红包、中华料理店的红漆、“中国红星”的主人公毛泽东、五星红旗鲜红的底色,最终成为了中国的国色。
张艺谋从色彩中得到灵感,是因为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颜色、青瓷和白瓷若隐若现的色彩、无限的色彩的仓库在支撑他。色彩不是张艺谋的个人创意,而是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也许那样的色彩会超越21世纪的贝纳通色彩,梦想成为统治全球版图的色彩标准。
作为同时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说道:“不要说是少拍几部电影,就算是让我放弃电影,我也会无怨无悔。”因为北京奥运会真的是中国的“脸面”。只是,中国的“脸面”不是现在年轻人经常说的“素面朝天”,而是一副画着浓妆的“脸谱”。如果不知道浓妆之下的脸色,中国就会变成隐藏在“竹幕”之后,无法猜透的实体。
如果想感受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就到去年落成在人民大会堂旁边的国家大剧院看看吧。在那里,可以尽情欣赏中国的色彩。被称为“中国奥斯卡”的梅花奖获奖作品当中,《梁祝》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中国被改编成电影和传统戏剧的次数最多的作品。其中登场的女主角祝英台面泛桃花,腰如柳枝,声如夜莺。感受一下她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的性感吧。如果看了《梁祝》之后说没有什么感觉的话,可以说这个人是毫无感情细胞的木头。
笔者还想再说一点。思考一下为什么国家大剧院刚好建在人民大会堂(相当于韩国的国会)的旁边呢?在人民大会堂结束了晚宴之后,国外的首脑们可以欣赏到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中国的领导们如果不懂文艺,经常会被当作“二流”人物。在适当的场合不会吟诵诗歌或者不能引用名言,经常被认为有所缺憾。如果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中国的文化就像夜空中的北斗七星一样首尾相连。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