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辆马车是舶来品,制作这种车的是英国人琼·A·汉森,中国人按照读音把汉森的名字翻译成为“亨生”。在当时的上海,能购买得起这种马车并且驾得起这种马车的人很少,马车的价格高到了一般的富人都买不起的程度。人们在马车制造者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大”字,用“大亨”这个词来称呼那些驾着这种马车的人。在此之后,以上海为首的中国大城市当中,“大亨”这个词成为了控制黑社会的头目,或者拥有巨大财富在当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的“老大”们的代名词。
事实上,在汉语当中,与“兄长”相关的词语往往引起人的注意。通常汉语当中,用“大哥”这个词来称呼比自己年纪稍大的男人。1970年代,功夫明星李小龙主演的吸引了韩国的年轻人的电影《唐山大兄》当中的“大兄”一词,与“大哥”这个词汇的用法是相同的。而有很多钱﹑有一定势力的人被称作是“大款”。这个词汇现在还流行,在这个词前面加上“傍”这个表示“依靠”的单词,用来指年轻女子诱惑钱多的男人的行为。
对高大有力的兄长的敬畏感,其实也表现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的渴望。在中国文化当中,能够看到存在一种对于权位以及拥有与之身份相符的力量恐惧或羡慕的心理。这种心理在这次大约花费了400亿美元的北京奥运会当中表现得更加清楚。与奥运会相关的所有事物都是超大型和超豪华版。这届奥运会能够很清楚的发现中国人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中心的想法。从前一度只能倚靠在兄长肩膀上远远地瞟一眼“老大”座位的中国,现在正在试图自己坐到这个座位上。奥运会巨大的规模当中所包藏着的“老大意识”很值得注意。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