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5月,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被暗杀后,印度的经济才开始得以发展。在此之前,印度的国父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和尼赫鲁的理念左右着国家的整体进程。因为甘地曾担心印度的产业在印度独立斗争过程中会被英国的产业所支配,所以在印度独立后,他一直都在推行自给经济及进口代替产业战略。而尼赫鲁却欲借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来追求经济发展,结果印度经济反而陷入了深渊。1991年拉吉夫·甘地被刺杀后,纳拉辛哈·拉奥执掌了政权,他启用了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等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步入改革的轨道。与中国不同,印度通过缓和国家规定的自由主义改革走上了一条以服务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之路。
在最近印度的议员选举中,由曼莫汉·辛格所属的国民会议党(INC)主导的统一进步联合(UPA)取得了胜利,这为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乐观的期待。过去5年间,共产党等联合政府合作伙伴在推行果敢的改革政策方面遇到了不少障碍。但是有预测称,他们在这次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胜利,很大一部分妨碍改革的因素都将弱化。选举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曼莫汉·辛格为改善对美关系所做的政治决断获得了成功,另外索尼娅·麦诺和她的儿子拉胡尔·甘地的积极活动赢得了更多支持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韩国和印度于今年初签订了“全面经济伙伴协定(CEPA)”。该协定将起到强化韩印经济合作基础的作用。目前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家电等韩国大企业都已成功打入了印度市场。今后,韩国如果能与印度在该国感兴趣的核电站建设领域方面进行合作将是一桩好事,另外在信息技术(IT)产业方面,也期待印度的软件和韩国的硬件能相结合。
韩国在未来摆脱通商国家的道路仍将很困难。一方面韩国要深化和印度的经济合作,打入拥有无限潜力的印度内需市场;另外也要把印度当成进军中东和非洲的前沿基地。
从对外政策方面来看,韩国也要把眼光投向世界,不能只被栓在朝核问题及周边四强的外交上,而要面向世界、积极进取。在此次新德里召开的“韩国-印度论坛”上,印度智库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在东亚领导人的认识里,如果提到亚洲,地理上到缅甸就结束了。”他感慨道:“同样,西亚的领导人提到亚洲也到缅甸就为止了。”正如他所讲的,在如今的世界化时代中,只局限在地理上的区分是种短浅的认识。韩国也到了要越过韩半岛周边地区,面向全世界将对外战略扩展到西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时候了。(在新德里写这篇文章时,从韩国传来的噩耗让笔者万分心痛。在此敬祈前总统卢武铉冥福。)
尹永宽 首尔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