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力量党正在推进限制中国人在韩国地方政府选举中的投票权,推动以此为内容的公职选举法修正案写进党论。
国民力量党领导层相关人士21日在接受《中央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从相互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只对赋予我国国民投票权的国家的国民赋予投票权”,“将立足这一原则将‘限制外籍人士投票权法案’作为党论法案来推进”。
这是金起炫代表20日在国会交涉团体代表演讲中提出的“立足相互主义,限制外籍人士投票权”方针的后续措施。金起炫在演讲中指出“对在中国的韩国国民来说,参政权根本得不到保障”,“为什么只让我们打开大门呢?”现行韩国法律规定,取得永久居住权3年以上的满18岁外籍人士可获得地方选举(基础议员、广域议员及团体长)的投票权。(译者注:基础议员包括韩国各市、郡、自治区级别的议员,广域议员包括直辖市、广域市、特别自治市、道、特别自治道的议会议员,团体长指各地方行政机构的首长,如市长、郡守、区厅长等)。
国民力量党议员权性东、洪锡俊于去年12月提出了《限制外籍人士投票权法案》(公职选举法修正案),执政党计划将其作为党论予以采纳。金起炫代表21日在接受《中央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如果在野党不赞同《限制外籍人士投票权法案》,将把此作为下届议会选举的承诺”。
排华主义?相互主义?
不过,这件事将引起的争议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以去年3月为准,在韩有投票权的外籍人士共有12.7623万人,其中9.9969万人是中国国籍,占比78%。再加上这一法案的发起发生在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说出“赌中国输的人一定会后悔”之后。在野党因此反击称这一法案具有“排华”性质。

韩国执政党对此的立场是,“这是基于相互主义的方针,不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感情用事”。国民力量党领导层表示“韩国从2006年地方选举开始赋予在韩西班牙籍人士投票权后,西班牙根据相互主义给予了韩国国籍者投票权。外籍人士的投票权也应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
执政党还在强调目前与2005年修改法律时情况的不同。当时修改法律的性质是敦促日本政府赋予旅日侨胞参政权,但目前日本政府尚未给予投票权。国民力量党相关人士表示“也有很多人认为,修改后的法律实际利益较少,应该恢复原状”。
不过,共同民主党相关人士表示“既然外籍人士也纳税,就应该让他们参与政治决策过程”,“韩国已经进入多元文化时代,应该进一步扩大外籍人士的政治权利”。
中国人能决定谁能当选韩国的基础团体长?
那么,外国选民是否真能左右局势呢?从数字来看,外国选民人数在2006年为6726人,截至2022年已大幅增加到12.7623万人。

韩国执政党认为,特别是外国选民较多的首尔南部地区或仁川、京畿南部地区等,有可能因他们的集体表态而左右选情。国民力量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也有人怀疑,中国为了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有亲中倾向的政客当选而介入选举”,“如果中国人集体投票,对基层团体长选举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美、中、日均不给外籍人士投票权
目前,美国、中国、日本均不赋予外籍人士投票权,其背后逻辑是“投票权是根据国民主权的原理,只赋予国籍者的固有权利”。在所有亚洲国家当中,韩国是唯一一个给予外籍人士投票权的国家。
反之,欧洲国家则给予外籍人士广泛投票权。欧盟(EU)成员国爱尔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不分国籍,向外籍人士提供地方选举投票权。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只对拥有欧盟成员国国籍的人赋予投票权,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对拥有英联邦国家国籍的人赋予投票权。
国民力量党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欧洲国家有着积极吸引移民的政策,但这种情况和对移民持消极态度的韩国不同”。
“在野党的亲中行动是为选票”vs“很难出现集体选票”
修改法案时朝野的得失会如何?就目前情况来看,执政党认为“民主党(在野党)得到中国人的全面支持”,而在野党则认为“中国人并不支持特定政党,因此修改法律的影响力有限”。

目前对外籍人士投票权对选举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分析,不过舆论炒作下的心理战术氛围浓厚。特别是2021年4月首尔市长补选当时,台湾籍华侨、前华侨协会事务局长张永胜发表了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朴映宣的演讲。对此,国民力量党指责称“得到中国人帮助的朴映宣是‘现代版闵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