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国家发电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杂志《中国投资》5月刊中报道说:“将把复兴经济投资的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800万亿韩元)财政中的58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6万亿韩元)用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核电站所占的预算最多。”今年初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原子能协会(WNA)曾推测,截止到2030年最多将需要300多座新核电站。这是块高达700万亿韩元的市场。“核电站文艺复兴”时代正在打开。中国制定了要把占现在整体电力供给量2%左右的核电站比率在10年内提高到4%的政策目标,正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核电站。受油价上涨影响火力发电费用增高,另外核电站作为扩大控制国际二氧化碳排放动向的应对方略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来自中国的“核电站文艺复兴”

亚洲核电站热潮
火力发电比率超过70%的印度也全面进入到了核电站的建设中。去年国际社会解除了对引动核相关技术出口的限制,从而引起了围绕印度核发电市场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当地媒体预测,截止到2020年印度至将建设25座核反应堆。中国率先打入了巴基斯坦的核电站市场。《印度时报》最近报道称:“中国正在巴基斯坦恰希玛原子能工业园区建设2座核反应堆。巴基斯坦方面希望以借款的形式再让中国给建设2座核反应堆。”
赞成和反对的争论升级
核电站具有竞争力的理由是,用作为石油、煤炭等火力发电替代方略的新再生能源很难得到大量的电力,同时也考虑到了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对整个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太大这点。专家们认为核电站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现实的方案。分析认为,1座核反应堆一年就能减少700万吨二氧化碳。
但因为如果核电站发生事故将产生一系列的大灾难,所以“安全性”问题经常被提及。中国电力行业相关机关电力发电促进会指出:“核电站应对台风、地震、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浸水等气象变化的能力仍然较弱。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为冷却核反应堆核电站需使用河川水,而一旦发生旱情核电站将无法开工。”世界性的核发电建设热潮导致铀的价格攀升,这也是个不小的负担。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核能机构评估,全世界铀的总埋藏量为474万3000吨(2007年的标准),仅依现在的消费水平,50年后就能用光。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