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前社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朴顺爱本月8日辞职,尹锡悦政府上台后落马的部长级以上官员有5人,其中4人是教授出身,这4人分别是前教育部长朴顺爱、社会副总理候选人金仁喆、保健福祉部长候选人郑镐永、公正交易委员长候选人宋沃烈。

此前,学术界与政界、官场是韩国政府内阁的主要人才供应地。政治家缺乏的专业性、公务员缺乏的改革性曾被认为是教授出身人士的优势。但是,最近如果教授被提名为高层公职人员,韩国政治圈内就会首先出现“不安”的说法。这是因为“教授落马带来的心理创伤”。在文在寅政府中,落马(包括任命后辞职)的9名部长级以上官员中,有6人是教授出身。
为什么教授出身的人士经常落马呢?卢武铉政府时期曾任青瓦台政务首席秘书兼人事推荐委员的柳寅泰9日表示,“现在不是贪婪的时代吗?教授就有什么不同吗?职业官员和国会议员因经常受到监视,只是谨言慎行而已”。
曾在上届政府目睹过人事审查过程的一位人士也表示,“教授有很多人推荐,但一经审查,很少有人能通过人事听证会。无论是论文剽窃,还是‘霸凌’学生等,都会有一个中招”。
有主张称,人事听证会上出现的教授们的道德性问题在“政治教授”(Polifessor,参与政治的教授)身上尤为突出。前首席秘书官柳寅泰也表示,“学者们为什么贪图高层公职呢?有贪欲的人贪图高层公职,结果这种贪欲在人事听证会上显露出来”。
也有人认为,教授们虽然具备理论知识,但对实务缺乏现场感,因此在人事听证会过程中得不到好评。在朴槿惠执政时期曾任人事审查的前民政首席秘书官 曺大焕表示,“学问以自由的思想为基础,追求理想、破格的东西,但很多情况都不符合现实的行政和政治。学者们与其直接行政,不如以提供新想法的方式在旁边给出建议”。在美国,参加大选阵营的教授直接进入部长级职位的情况很少。教授出身的人物主要被起用为局长(director)或助卿(assistant secretary),负责向部长和副部长提出建议。
但是,也确实存在教授出身人士的落马是一种“牺牲品”的看法。与政治家不同,对于与权力中心相距甚远的教授来说,缺点至少会先被“断尾”。例如,政治家出身的前社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俞银惠因伪装迁入和办公室月租代缴嫌疑等,人事听证报告尚未能通过,但仍被前总统文在寅任命。当时政治圈内甚至出现了“只有教授和职业公务员(官僚出身)主动辞职”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