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尹锡悦、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于6月29日下午(当地时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举行会晤。这是继2017年9月之后,时隔4年零9个月再次举行的韩美日三国领导人峰会。这次峰会的关键点在于加强韩美日三国合作以应对朝核威胁、制衡中国以及为改善韩日关系间接寻找突破口。

三国增加安保接触面
韩美日三国本月以来已陆续通过朝核问题首席代表级会议(3日,首尔)、外交副部长级会议(8日,首尔)和国防部长级会议(11日,新加坡),巩固了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三国外长上个月还在未举行会谈的情况下破例发布了谴责朝鲜的联合声明。
因此,本次会谈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进行,最终能否得出表明三国首脑对朝核问题的坚定态度的成果,备受关注。另外,三国还可能具体讨论将此前通过韩美、美日双边作出的强化延伸威慑承诺升级到三边形式等方案。
在此之前,韩美日三国领导人曾在2017年7月20国集团(G20)首脑会议期间于德国汉堡举行会晤,首次发布了三国领导人对朝联合声明。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当时一致同意在朝鲜问题上奉行“最大限度施压”和“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无核化(CVID)”原则。

特别是,朝鲜最近已做好进行第7轮核试验的准备,随时可能做出进一步挑衅,由此导致局势日益紧张。朝鲜公开在从6月21日起召开的为期三天的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挂出东海岸和半岛地图进行讨论,此举使得对韩威胁上升至危急状态。
虽然在会议上朝鲜并未直接提及核武器,但公开了“为强化战争威慑力而批准了重大决定”等,这似乎表明在会议上围绕核武器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韩国统一研究院朝鲜研究室室长洪珉分析称,“朝鲜可能在会上讨论了针对韩美加强延伸威慑的具体军事应对方案,并把这一信息对外传递了出来”。
另外,朝中社6月25日报道了截至当天朝鲜民众已经连续三天举行“朝鲜战争反美群众集会”的消息。这是在2018年朝美对话局面以来,时隔五年再度举行的集会,集会内容大多是“胆敢侵犯我国安全者,必将付出凄惨代价”等演讲。因此,人们普遍关注,朝鲜是否会重拾过去的战术——在重点讨论朝核问题的重大国际外交活动前后做出挑衅,以此提高关注度。

在安保与经济上制衡中国
预计北约成员国会在这次峰会上提出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新“战略概念”。在去年6月北约峰会的联合声明中,成员国把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把俄罗斯定义为“威胁(threat)”。
对于这次北约峰会可能围绕反中、反俄罗斯问题展开的讨论,韩总统室首先划清了界限称,“与韩国无关”。对此,韩国国家安保室官员22日解释称,“我们只是受邀出席会议的合作伙伴国,我们的关注点不在‘共同防卫’,而在经济、气候变化和新兴技术等‘综合性安全’的范畴”。
不过,上个月韩美领导人继去年之后连续两年将“重视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写入联合声明中。美日领导人则更进一步,表示了对香港和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的担忧。因此,有看法认为,这次三国领导人聚首,很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中国的威胁一致发声。
上个月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具体发展方案也将是三国领导人之间的主要议题。相关讨论将会在供应链秩序重组等经济安全领域释放出牵制中国的信号。
对于韩国等8个合作伙伴国出席北约峰会的情况,中国已经表示不悦,称“亚太地区不属于北大西洋的地理范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3日)。但美国对此表示,“中国(在与会国的决定上)没有否决权”(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23日)。

韩日首脑会晤虽难
备受期待的韩日双边首脑会谈无论以正式会谈形式、还是以非正式会谈形式,得以举行的可能性都非常微弱。面临下个月1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岸田内阁在积极改善和韩国的关系上感到较大压力。

但有分析认为,两国领导人在韩美日三国会谈首次同席而坐,这至少能为改善韩日关系“侧面寻找突破口”。美国拜登政府虽不希望直接介入韩日两国关系问题,但表态愿为加强三国合作“尽一切努力”。分析认为,通过美国在背后的斡旋以及韩日两国的决断,恢复已经保留终止状态两年以上的“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议(GSOMIA)”也不无可能实现。
此外,从多边会谈的特点来看,尹锡悦总统和岸田首相将在会场停留两天时间,这期间足够两人进行有意义的会面。对此,韩国外交部长朴振6月2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韩日首脑应该有机会自然而然地见面并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