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周日)
是否公开凶犯面部引起火热争论
상태바
是否公开凶犯面部引起火热争论
  • 李艾斯特(音)•李廷俸 记者
  • 上传 2009.02.02 07:57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1月31日缉获连锁杀人案凶手姜浩顺的京畿地方警察厅重案组组长李明均(音)这样说道:“不要太谩骂警察。因为是人权委员会让遮住疑犯面部的。”对警察遮住姜浩顺脸的批判漫天四起,随即他出面说:“比起疑犯我们更注重被害者的人权。”

2月1日人权委反驳“与事实不符”。但是人权委至今仍不赞成也不反对公开面目,立场不明确。

◇ 社会安全网和疑犯人权的较量

赞成公开的人认为社会的安全网应先于反人类犯人的人权。“有助于提供有关姜浩顺的其它犯罪以及事件前后行迹的信息”(刑事政策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辛义基)。

也有人认为姜浩顺已认罪,证据也确凿,公开他的身像符合民意。首尔大学法学教授成乐寅说:“像这起案件嫌疑明确、犯人残暴,比起疑犯的肖像权,公民的知情权和媒体的报告自由应该优先。”延世大学社会学教授金皓起列出了“反人类、反社会罪”的标准,并说:“在像连锁杀人和儿童强奸的犯罪中如果疑犯已认罪证据也确凿,应该公开其详细身份。”

2月1日警察宣布将制定一部《公开凶犯面目法(暂称)》,有人认为闪电般地拿出解决对策是考虑到相关舆论才采取的措施。

但是仍有人大呼“原则和人权”,反对公开身像。人权实践市民连带金熙洙律师称:“制定法律有原则。如果因为是凶犯就打破原则,那么是无尽头的”。天主教人员委员会事务局长金德镇(音)主张“公开犯人面孔只是与案件本质无关的泄愤或满足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制定一些对被害者家人制度上、物质上的支援政策”。

◇ 绝大多数网民赞成公开

正在Joins.com进行的网络舆论调查中2月1日有6000余人参加,95%投了赞成票。网民对本报公开照片评论说:“有预防以后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报道。”但也有不少人站在姜浩顺是一个儿子家长的立场上反对公开面孔。他们认为:“姜浩顺的父母和孩子不是杀人魔,必需得考虑一生都戴着‘标签’生活的家人。”

但反对言论不可小觑。有人以200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杀害32条生命的赵承熙(音)枪击惨案为例,写到:“当时美国人担心赵承熙家人所受到的冲击,并进行了安慰。我们的社会也到该成熟的时候了。”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