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周日)
地球村大灾害,发达国家的“苦药”,发展中国家的“剧毒”
상태바
地球村大灾害,发达国家的“苦药”,发展中国家的“剧毒”
  • 孙海容 记者
  • 上传 2011.03.28 11:20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解决20世纪30年代席卷美国的大萧条的是1939年爆发的第2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不断增加政府支出。当时由于美国缺乏制造武器和军服的工人,甚至连女性也进入了生产工厂,可以说这一下子就解决了美国的失业和需求不足等问题。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作为“悲剧的温床”的战争却是“有利可图”的。

经济学家们将之称为“灾难经济学(economics of disasters)”。虽然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会在当时造成巨大的破坏,但从长远来看,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释放的资金不仅能够创造需求,同时还能带来经济的快速恢复。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东日本大地震时,就包含着这一层面的含义。Citi集团经济分析师史蒂夫·维丁(音)在接受《金融时报(FT)》的采访中分析称:“在发生神户大地震或美国卡特里娜飓风(Katrina)等自然灾害之后,都没有遭受到经济停滞”,“反而是灾后重建的再建工程促进了经济发展”。

至少这句话在发达国家中是适用的。夏威夷大学经济学系依兰·劳依(音)教授对1970年~2003年间发生的428起灾害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撰写了论文。根据他论文的内容,OECD国家在遭受到高于平均破坏程度的大型灾害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均增加了1.33%。这是因为,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的恢复过程中不仅创造出了工作岗位,通胀财政政策和货币供应政策创造出了新的需求。

但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灾害却是致命的。经历了大型灾害的非OECD国家恰恰相反,GDP平均下降了9.72%之多。在没有基本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停滞的经济再遭受自然灾害的打击必将遭受重创,而这又将导致经济的继续下落,从而进入恶循环之中。根据美国的国际经济、金融分析机构“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Monitor”的信息,2010年海地大地震的灾害规模为139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值相对较小,但海地的GDP却急速下滑高达15%。

相反,经济规模较大的日本和中国遭受大型灾害对GDP的影响却非常小。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而它对日本GDP的影响却是0%;2008年中国四川省大地震造成了8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中国GDP仅减少了0.05%。

东洋综合金融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李哲熙(音)表示:“虽然自然灾害会造成惨重的人员死伤,但如果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对发达国家反而会成为一个转祸为福的机会”,“日本的情况是,虽然截至今年2季度会表现出负增长,但其后有望能够取得0.5~2%的GDP增长”。

但针对日本是否能在短期之内挺过此次东北部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并取得发展,从目前来看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准确统计出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所以如果一味依据过去的经验之谈做出的乐观论断并对日本进行投资,这很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IBK投资证券举了一个例子,1995年有着223年历史的巴林斯银行破产当时的尼克·南森(音)。南森当时预测日本将会因神户大地震证券市场上涨,所以他把巨额的资金投入到了期货当中。因为他确信日本政府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必将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但日本证券却仍然继续下落。

最终仅半个月,其损失就达到了13亿美元。当时它是英国的第6大银行,在世界25个国家设有分行,就是这样一个大型银行最终在瞬间灰飞烟灭。

分析师李哲熙建议:“灾害的这一变数已经超越了利多或利空,对证券市场的变动性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此次日本爆发的大地震中,我们目前还很难预测核扩散所造成的损失,所以现在预测证券市场的方向还非常困难”。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