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国内完成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肺移植手术。
翰林大学圣心医院对50多岁重症患者进行肺部移植
继中国、美国、奥地利后,韩国完成第九例移植手术
7月1日,韩国翰林大学圣心医院表示,上月21日韩国首次成功完成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这是继中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之后全球第9例。

据圣心医院透露,该患者为50多岁女性,在今年2月确诊后住院后,已接受治疗4个多月。该患者在确诊一周后病情恶化被转至重症监护室,病情严重到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和人工心肺(ECMO)。
住院两个多月后,该患者于4月27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终于显示阴性,可以解除隔离,但问题是其肺部已严重受损。该患者的肺部被观察到因炎症引起的大面积的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肺泡组织逐渐发生硬化,会导致呼吸困难。医院方面解释说,“当时发现患者的肺功能已严重受损,可能一摘掉人工肺(ECMO)就会死亡,所以我们认为除了肺移植之外就别无他法”。
于是,该患者戴着人工肺装置一直在等待器官捐献者,在长时间的等待后终于实现了器官移植手术。
主刀移植手术的翰林大学圣心医院胸外科教授金炯秀(音)表示,“感染的肺部和健康的肺很不一样,肺已萎缩成小块,硬得像石头一样"。
继今年2月中国首次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后,欧洲、美国等地相继有肺移植相关报道。
此次手术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重症患者都能接受肺部移植手术。翰林大学圣心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朴成勋(音)表示,“肺移植手术是器官移植手术中时间最长、并发症危险性最高的手术,能够进行手术的患者应该是年轻、健康的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