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面向东亚大市场】“东北亚三国代替消费萎缩的美国市场”
상태바
【面向东亚大市场】“东北亚三国代替消费萎缩的美国市场”
  • 特别采访团:朴泰昱 大记者,金廷洙·金永郁 经济记者,韩友德 记者
  • 上传 2009.04.11 10:2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韩中日为何需要FTA?

三国进口市场规模达1万9000亿美元

区域内贸易尚未达到其四分之一


在大恐慌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韩中日三国都不自由。这三国依赖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正从根基开始动摇。这是因为,三国的主要出口地区即美国和欧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中。在全球经济出恢复迹象之前,韩中日三国别说经济活力,连经济增长率都很难保证。

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使各国凭借金融稳定与经济刺激方案摆脱了当前的危机,但东北亚三国也很难保证今后的稳定成长。这是因为,东亚三国今后不能再寄希望于对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出口。


“即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危机之后的美国也不同于与以前的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原话)。现在旺盛的消费已经不复存在。”(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研究委员朴繁洵)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说道:“来自外部的危机使三国共同感受到了紧急性和迫切性”,“经济危机为三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原动力。”樊所长认为为了激活经济,应把东北亚市场作为欧美市场的替代方案,应把目光转向东北亚市场。

从市场和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权来看,东北亚的潜力无限。该地区有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在世界第2、第4和第11位的国家,进口市场规模达每年1万9000亿美元(2008年标准)。当前的经济危机把韩中日三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韩中日三国互相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对象。最近、特别是2000年以后,三国相互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韩国第一、第三大贸易对象是中国和日本,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对象是日本和韩国,日本第一与第三大贸易对象也是中国和韩国。

虽然较之其他发达国家,韩中日之间的贸易壁垒相对较高(根据2006年标准,韩国的平均关税率6.6%、中国9%、日本2.8%),但三国民间企业带动了相互间的经济活力,深化了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现在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是依靠民间的力量、而不是市场开放等政府的努力或制度改善的结果。因此,与通过相互开放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其他地区相比,现在东北亚三国之间的贸易需要走的经济一体化(按2007年标准为24%)之路还十分遥远。欧盟(EU)的区域内贸易比重接近70%,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很早以前就超过了40%。

韩中日走向FTA之路

“韩中日签订FTA时,三国都将成为赢家”

从20世纪末开始,韩中日三国也在世界性FTA的春风中各自推进FTA。从结果来看,韩国已经和智利等4国、中国和6个国家、日本与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FTA。现在,三国都在与多个国家进行协商或讨论。

虽然韩中日三国在经济规模和活力方面都能影响世界经济,但三国却互相避开对方,仅推进和东北亚地区之外的国家的FTA。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对三国间FTA的关注与讨论。2003年,韩中日通过三国峰会协商共同进行产学研究。作为其产物,2005年起不断涌现的三国共同研究一致认为“如果缔结三国间FTA,那么三国都将成为赢家”。韩国的贸易最少将增加10%,而贸易的增长将给经济增长率带来5.14%的增长;中国的贸易将增加12%以上,经济增长率的增长将超过1.54 %;日本的贸易也将增加5.2%以上,经济增长率将增加1.2%。韩中日FTA将给三国、尤其是韩国带来极大的帮助。

然而,三国FTA讨论已经连续几年在产学研究阶段原地踏步,还没有进入协商阶段。虽然历史问题、体制的差异等老问题也是症结所在,但三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都属于外向型经济模式,这也是三国自身的绊脚石。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崔洛均表示:“三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以产业间贸易为中心。然而与产业内贸易相比,产业间贸易产生摩擦的可能性较高。”韩国在农业上弱于中国、在零件和机械部门弱于日本。中国的重化工、技术集约、服务领域对于韩国和日本,及日本的农业领域对于中韩都是相互开放的绊脚石。

韩日对中国崛起的警戒心、日本和中国之间的主导权竞争心也成为了东北亚FTA的绊脚石。然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小岛明称:“现在不是讨论应该由谁来发挥领导才能的时候。公汽向悬崖行驶时难道还要讨论由谁来驾驶吗?”他把现在的全球危机看作是东北亚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机会。

如果韩中日想向FTA前进

为了加强对韩中日FTA的促进,三国首先应把现在正在推进的双边FTA当作东北亚FTA的催化剂。

现在应该使2004年之后实际上协商已经中断的韩日FTA、数年来一直停留在研究阶段的韩中FTA重新出发。不论是韩日之间还是韩中之间,只要一方签订了FTA,那么这也将推动其他的双边FTA。如此一来,韩中日将自然而然地进入同一个FTA框架中。

韩美FTA等韩国一直以来推进的与主要区域外经济之间的FTA也将成为韩中日FTA的催化剂。“若韩美签订FTA,那么通过其多米诺效应韩日FTA的签订也指日可待。对于日本等国来说,韩美FTA将成为正面的‘外部冲击’。”(早稻田大学教授浦田秀次郎)

第二,必须培养三国通过投资协定等激活贸易、以FTA为目标的共同体意识。

随着三国之间合作的深化,东北亚的共同意识将自然而然地提高。如果这一点对政府之间正在协商的三国间投资协定有所帮助,那么(能减少国家之间摩擦的)产业内分工也将深化,这一势头也能成为推进三国间FTA的动力。

通过三国间投资协定,经济合作深化的大门一旦打开,三国国民也能体会到经济一体化的实益。“以此为基础,如果利益共同体意识提高,政治圈也不得不行动起来。”(日本财务省审议官永长雅司)

韩中日人才交流现况

三国留学生持续增加,总人数达25万…… 因限制等原因,高级人才的交流甚微

马耀坤(33岁)在韩化证券中国组里工作。他是实现了“韩国梦”的山东人。2001年,他在釜山外国语大学中开始了韩国留学生活,后来历经仁川大学(硕士)、庆熙大学(博士)之后,于2年前进驻汝矣岛证券街。他的主要工作是查看上海股市动向,并分析市场。汝矣岛证券街中像马耀坤这样的中国人约有80人。

随着从贸易开始的中韩交流发展为直接投资、资本市场投资等,两国之间的人才流动需求也在增长。不断增加的留学生数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在韩国和中国学习的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约为12万5000人。两国之间互相派出并接受为数最多的留学生。即使把范围扩大到日本,情况也十分相似。往日本派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和韩国,三国之间留学生人数达25万人。然而,劳动市场的情况有所不同。

评价认为,虽然劳动交流的需求较高,但由于各种限制以及对外国人的社会认识等原因,劳工的交流尚未脱离初步水平。韩中日劳工交流反而比亚洲区域内劳务移民还要少。

亚洲是海外劳务移民较多的地区,亚洲甚至被冠以“劳工输出园地”的别称。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调查显示,2005年亚洲国家的的劳动力出口约为5400万人,占世界全体劳务移民的28.4%。其中,大约一半都是区域内移动(据ILO说明,这种趋势至2008年为止仍然没有改变)。七八十年代,海外移民的90%都是向中东、美国等域外地区移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区域内劳动力交流已经增加了。这是随着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职业分化加快、收入差距进一步深化而造成的现象。

亚洲地区劳动力移动存在局限,即尽限定于单纯的技能人力(劳务人员)。移民劳工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建筑工地、餐馆等地工作。局限于单纯劳务人员的人才交流扩大了因非法滞留、刑事事件等对外国人的负面认识。

韩中日三国之间的人力流动也未能摆脱这一局限。三国人力流动的结构是中国的单纯劳工向韩国和日本移动。现在虽然有10万名左右的中国劳工在韩国和日本活动,但高级人力交流甚微。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强调:“虽然韩中日三国都存在高级人才不足现象,但由于政府的限制,高级人才并不能自由流动”,“为了高级劳动者的自由移民,三国应采取特别的对策。”

亚洲开发银行(ADB)经济调查局研究员李水无隆(音)称:“亚洲区域内人才流动自由化改善各国劳动力供需不均衡的情况,也将提高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将会产生对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帮助的‘相生’效果。”灵活的人才交流将成为韩中日三国和亚洲经济合作的基石。

提供帮助的人士

日本 东京大学教授吉田广、国际经济交流财团理事长畠山襄、早稻田大学教授浦田秀次郎、东京大学教授伊藤隆敏、早稻田大学教授榊原英资、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参事官小原正弘、财务省国际局审议官永长雅司、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特别顾问小岛明

中国 商务部国际通商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徐长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燕生、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复旦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强永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所长李新、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牧群

韩国 前金融委员长金荣德、KIEP高级研究委员崔洛均、KIEP研究委员尹德龙、釜山外国语大学教授权奇哲、KIEP高级研究委员李昌在、太平洋法务法人律师池涌泉(音)、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哲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朴在夏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