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小米东亚区域总经理Steven Wang表示,“小米从2010年成立之时就立志打破人们对 ‘中国产品是廉价劣质产品’的认识”。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设计和质量俱佳,而且价格便宜,人们没有理由不去购买的产品”。小米有个所谓的“5%原则”,即把所有产品的纯利润率都控制在5%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主要通过“规模经济”盈利。成本价100美元的产品售价105美元,虽然每个产品只赚5美元,但如果能够售出100万个产品,就可以获得500万美元利润。而小米旗下拥有2000多种产品。
小米的营销成本为“零”。小米不做广告,而是通过全球18个网络社区宣传产品。目前,韩国也有一个拥有4万会员的小米粉丝论坛。Steven Wang表示,韩国是个“人均销售额即市场渗透率非常高的重要市场”,他表示“韩国消费者重视性价比,这对小米来说非常有利”。
目前一共有270余家企业在小米生态中进行产品生产,并有超过1000名品控员参与产品研发过程,只有通过所有品控环节的产品才被允许使用“小米”品牌。通过这一方式,小米创业短短7年,销售额就在2017年达到了150亿美元(约合17.5万亿韩元),并在今年成为最年轻的《财富》500强企业。从各企业实现150亿销售额的时间来看,FACEBOOK用了12年,而苹果用了20年。
Wang表示,希望大家把小米看作一家“科技企业”。小米已经发布未来的发展计划,宣布将从今年开始,在五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约合1.6650万亿韩元)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 AI+IoT),利用小米的IoT平台“米家(MiHome)”实现所有设备的互联。目前已经有1.96亿台以上设备通过米家实现互联。
他表示,“虽然还没有在韩国发布5G手机的计划,但我们计划明年在中国发布10款5G智能手机”。他强调“小米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之外,因此,希望大家把我们看成一家国际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中国的企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