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政府6月19日发布“制造业复兴蓝图”称,将在2030年把现在排名世界第六的出口规模提高到世界第四,把世界一流商品制造企业数量提升到现在的两倍(573家→1200家)。
当日文在寅总统出席在京畿安山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举行的蓝图发布仪式,表示“政府的目标是在2030年跻身世界制造业四强,强力推动制造业复兴,开启国民收入超过4万美元的时代”。
文总统当日表示,“韩国在存储芯片之后一直未能形成新的主力产业,过去10年的十大主力产业一直没有变化”,“飞跃还是停滞?这是我国制造业正在面临的重大分岔口”。他说“以往的追击型产业发展战略已经不再适合韩国经济的特点”,“我们亟需通过创新引领产业结构的改变”。
目标非常雄伟。文总统表示,到2030年,将把韩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率提升到3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将新产业和新产品的比例从16%提高到30%;新成立由总统主导的“民官联合制造业复兴战略会议”机制。文总统表示,“将开发出适合特定行业的最优化智能工厂,进行集中推广”。
文总统表示,“必须大胆改变我们的产业模式”,并再次强调“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发挥创新精神”。他提出,推动制造业复兴的四大战略分别是加速智能·环保·融复合制造业创新、培育未来新产业并增加传统主力产业的附加价值、对整个产业生态环境进行改革、大幅强化对国内投资的支持等。
不过,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有看法认为,复活制造业的核心是减轻企业负担,如果政府不颁布具体政策进行规制改革,这些宣言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
产业研究院表示,韩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率为25.5%,远达不到经合组织(OECD)30%的平均水平(2014年为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国零部件、材料和设备的对外依存度高和技术竞争力恶化等。商界担心,韩国与新兴国家的竞争力差距不断缩小、新技术难以投入使用、难以挖掘到未来增长来源(大韩商工会议所),为此忧心不已。此外,韩国将法人税率上调到最高限值等,采取与世界经济潮流背道而驰的经济政策,也是一大原因。美日都在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本国投资,而韩国的企业却纷纷在逃离本国。
高丽大学经营系教授李晚雨表示,“部分工会没有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一味要求上调工资,再加上政治圈针对出资和治理结构的政策规定不够稳定,因此企业才会不愿投资、缩小经营”。
有人认为,政府应该首先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助于经营发展的环境。李晚雨教授表示,“政府亟需通过金融改革,降低法人税、下调公司继承税,提高筹资的稳定性”。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