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韩日WTO纠中纷转败为胜的主力、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纠纷应对科事务官高圣玟(音,35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不停说道,“和日本之间还剩下‘收尾’工作”。尽管二审乃终审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高圣玟事务官还是提及了“收尾”工作,因为日本政府和媒体仍在持续对判决发出抗议。问题就在于这不是基于正当逻辑的“反击”,而是在“拖后腿”。曾担任WTO上诉机构委员的首尔大学法学院院长张胜和指出,“我们需要应对日本的‘报复’”。
日本的心结在近期政府接连采取的行动中有所体现。在韩国胜诉后的12日,日本外务相河野太郎会见了韩国驻日大使李洙勋,要求称“希望韩国政府放宽进口限制”。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进一步强调称,“日本并非败诉,要求韩国撤销(禁止进口)措施的立场从未改变”。预计在4月23日于东京举行的韩日外交政府官员会议上,日方也会再次敦促韩方解除进口禁令。

所有国家都在为“国家利益”奔走。但是不服从WTO终局判决并要求对方购买水产品的处理方式已经超出了外交的范畴。正如WTO在二审判决中所强调的一样,日本首先应该做的是消除与之相邻的韩国国民的不安。作为负责任的国际机构成员,日本第一应该爽快地接受WTO的判定,其次则需要提高本国水产品的安全性。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