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称今年10月零售额为35534亿元人民币(约合580万亿韩元),比上个月增加了8.6%,增长率创下自今年5月(8.5%)后时隔五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长率并未达到专家预期值(9.2%)显示出中国内需市场的消费心理正急剧萎缩。
零售额减少的势头在“汽车(-6.4%)”、“文化和办公用品(-3.3%)”和烟酒(-1.2%)等领域最明显。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先从不急需的消费开始勒紧裤腰带。今年10月,中国汽车销售额(238万辆)同比骤降了11.7%。上个月,在中国证券市场被评为“最高股”的白酒企业茅台今年第三季度纯利润增长率仅2.7%,与去年(138.5%)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中国媒体对节庆氛围火热的双十一进行了报道,主张中国依然是消费大国。今年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额达到2135亿元人民币(约合34.7086万亿韩元),比去年增加了27%。虽然庆典举办得很隆重,但增长势头明显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双十一销售额增长率比去年(39.3%)下跌了10个百分点以上。
问题在于,现在的中国经济比任何时候都依赖消费。因中美贸易战,中国的企业活动萎缩,中国政府将刺激内需消费作为解决方案,接连推出相关政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今年7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强调扩大内需后,将今年税费减免的总目标额设定为1.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2.94万亿韩元)。中国政府还正在研究将汽车消费税降至现在(10%)的一半(5%),以刺激在中美两国贸易战中首当其冲的汽车产业发展。
除消费以外,中国其他的经济指标则“喜忧参半”。今年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加了5.9%,略高于今年9月(5.8%)和市场预期值(5.7%)。截至今年10月,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5.7%,比今年9月(5.4%)略高,但依然处于低水平。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