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流入量非常大,即便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掉99.99%以上的微塑料,每吨处理水中仍有14.1个微塑料汇入汉江。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朴泰镇(音)表示,“与汉江干流相比,中浪川、炭川等支流的微塑料浓度更高”,“应该是生活污水中的微塑料通过污水处理厂流入了河道和江流”。
微塑料是指大小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碎片,是塑料垃圾粉碎处理后生成的碎片。对汉江微塑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含量最高的塑料成分是聚酯纤维。也就是说,洗衣服时从衣服上掉落的灰尘粒子流入了汉江。此外,用于煎锅涂层的聚四氟乙烯(PTFE)和塑料袋的成分聚乙烯(PE)含量也非常高。

如此流入江河与海水中的微塑料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还会重新进入人体。奥地利环境厅在对八个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所有人的大便中都检测出了塑料成分。最近还有研究结果显示,韩国国产天日盐中也含有微塑料。
微塑料的危害目前尚不确定,因此更为令人害怕。微塑料中可能含有环境荷尔蒙增塑剂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微塑料的粒子越小,就越可能被人体吸收,造成致命影响。漂浮在汉江的微塑料也大多都是0.1~0.3毫米的小塑料粒子。
就现在来说,只能在污水处理或自来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尽可能过滤微塑料。但即便在经过净化过滤的自来水中,每升水中也平均检测出了0.05个微塑料,令人难以安心。仁荷大学职业环境医学系教授林钟翰表示,“对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饮用水和食品,我们应尽快制定关于微塑料含量的标准”。如果不想放任微塑料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第二雾霾”,必须提前着手制定对策。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