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初,刘家义从审计署审计长的位置上履新山东,掌舵这个中国第三大经济省份。2018年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刘家义就召集山东省各地市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摸家底、找差距、话发展。这是他来山东工作后,在经济发展方面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主政山东后的第一次“真情告白”。

他在会上指出,经济总量,山东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从能耗水平看,山东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全国第一;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7吨标准煤,高于广东、江苏等省。从发展质效看,山东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财政贡献率只有8.3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12、2.82和4.20个百分点。最近,有研究报告认为,山东省转调进程总体上落后于广东、江苏5年,有些方面落后得更多。
他说,前些年有个说法叫“广东的桥、山东的路”,但现在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落到了全国第8位,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的不足20%,高铁出省通道只有1条,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曾经享誉全国的“山东路”,正变成一个尴尬的注脚,一如这个经济大省现在的迷茫与危机。
面对与广东、江苏、浙江这三个省份的巨大差距,今年7月他亲自率领山东省17个地市的一把手到这三个地方学习。他在学习交流会上指出,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我省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
这位长期在审计部门工作带着浓浓四川口音的书记,能否给山东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点“辣味”,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实现再次腾飞将拭目以待。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