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2月,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复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采取"一区五园"的发展模式,"五园"即五个产业辐射园,分别为新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和节能环保科技园。高新区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80平方公里,在全国156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列第77位。

位于连云港高新区科技创业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莫纳(连云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通过标准化生产提供RTU速溶颗粒的厂家。目前公司已推出限制性内切酶、核酸纯化、DNA扩增、逆转录与荧光定量、核酸修饰酶、快速核酸电泳与检测等6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其中限制性内切酶在国内首次打破NEB、ThermoFisher等国外公司40多年在该领域的完全垄断。

创新驱动,连云港高新区内不少企业通过创新实现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离不开人才。连云港高新区内,科教资源富集,汇聚了淮海工学院、中船重工716研究所等"九校一所"资源,为投资企业创造了发展机会。淮海工学院建校30多年来,学校前后有11万毕业生,其中2万人留在了连云港,为连云港发展贡献大量人才。未来,学校将以海洋学科为特色,为江苏和沿海地区培养更多人才。
创业企业、高校院所云集,高新区近年来集中精力做平台、做孵化、做服务,全力构建以智能制造为特色主导,以大健康、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两大重点,以科技服务业为强力支撑的"121"产业体系。

目前,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业集聚了德国大陆汽车电子、日本天田机械、杰瑞科技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在船舶工业机器人、车用ABS传感器等领域占据优势;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聚了紫光集团、软通动力、龙威中科、鸿奥信息等一批科创企业,形成了快速发展态势;大健康产业集聚了法国罗盖特、博奥生物、莫纳生物等一批生物科技公司,在健康营养食品、生物工具酶等领域形成产品技术优势;科技服务业集聚了中科院STS中心、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中孵高科等一批合作平台,构建了富有特色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未来,连云港高新区将坚持"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为主题主线,按照"协同创新大平台、科技创业主阵地、新兴产业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聚力创新、智造未来,走一条产教融合、军民融合、产城融合的特色发展新路,努力跻身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争当高质发展先行区,打造后发先至增长极。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