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行程共计4天3夜。印象中最深刻的并非观世音菩萨的居所——布达拉宫、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所在的大昭寺,也不是街上虔诚朝圣的人群。最打动笔者的行程是最后一天访问的西藏大学。
“这是显示西藏旅游情况的大数据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游客的变化。按照不同的旅游网站,有多少名游客、这些人来自哪、性别是什么、在哪里住宿等信息,一眼便可知晓。而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被储存为大数据。”
这让我联想到网购平台京东在北京的大数据中心,以及世界排名第二的在线旅游预订网站携程在上海的电子计算中心。虽然规模存在差异,但实时分析数据的结构并无不同。眼前看到的这一切仿佛是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一个缩影,对此笔者只剩诧异。这意味着,位于中国腹地深处的西藏大学建起了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宠儿”的大数据中心。这与韩国形成了鲜明对比:韩国连主要景区有多少游客、外国游客聚集何处以及喜欢什么等实时信息都没有。
“中央政府并不动用西藏的财政。这里的税收全部取之于西藏,用之于西藏。免除藏族学生的学费,而且企业贷款的利息也比基准利率低2个百分点。甚至,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示,将北京市政府税收收入的千分之三用于西藏。”(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书记巨建华)
“大概每平方米8000元(按照韩国的计算方式,大约每坪440万韩元)。这还算便宜的,在西藏有钱的话,可去的地方只有拉萨。现在买的话,肯定还会涨。随着外地人的涌入,房价也在波动。”
从2006年7月起,随着连接青海省西宁和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开通,“神灵之地”西藏的游客也开始增多。这趟火车从海拔2261米的西宁出发,在登上最高海拔5231米的高原后,抵达海拔3700米的拉萨,是条名副其实的“天路”。目前,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和拉萨的铁路正在运行。仅今年7、8月暑假时就约有286.2万多名游客乘坐青藏铁路游览了拉萨。而现在第二条“天路”也正在建设中。这条线路不经过西宁,而是从四川省成都开往拉萨。这条路开通之日,也将是“观世音之地”更快还俗之时。
天路现已超越西藏,正在向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蔓延。西藏变成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标兵。本来这是条传送佛经的路。“唐竺古道”原指唐朝时期僧侣们前往天竺国印度取经时的古道,现已变为“一带一路”。抵达拉萨的天路不断向左延伸到了小城日喀则。从这再向左延伸一点就是尼泊尔,再往下就是印度。而中国和尼泊尔已经决定让青藏铁路连接到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拉萨是中国和南亚经济走廊的起点。为了和南亚国家开展贸易,拉萨正在建造综合保税区。第一个目标就是尼泊尔。日喀则至加德满都的两条铁路建设已经结束了基本的勘查。该区域的水力发电也会一起建成。”(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局长裴贻刚)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一带一路”将把“天空下最高的高原城市”拉萨打造成国际都市。
《西藏概要,以2017年为准》
中国行政区名称:西藏自治区
首府:拉萨
人口:337万人(90%藏族)
面积:1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韩国面积约12.3倍)
人均GDP:5814美元(2017年)
国境:缅甸、印度、 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
平均海拔:4000米
主要交通
上海-西藏 高速公路(1214公里)
新疆-西藏 高速公路(2841公里)
加德满都(尼泊尔)-拉萨 高速公路(2415公里)
青海-西藏 铁路(1956公里,2006年7月开通)
拉萨-日喀则 铁路(253公里,2014年8月开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